【921強震20周年系列報導】 他為台灣寫日記 忘了逃命

 |2019.09.18
2051觀看次
字級
吳慶餘在地震測報中心工作二十六年,處理過數不清的地震報告。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九二一強震撼動全台,當時台北縣一棟十二層住宅大樓倒塌。圖/中央社
郭鎧紋說,對地震測報中心同仁而言,地震測報中心就是為台灣地震寫日記。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本報台北訊】二十年前九二一地震撼動台灣,當時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值班的吳慶餘,立即在儀器與儀器之間狂奔,只想快速完成地震報告,提供給救災單位,整顆心揪著,甚至沒注意到腳底下搖晃得有多劇烈。

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形容,地震測報中心就是為台灣地震寫日記,九二一這場百年大震餘震多又複雜,花費五年才完成完整紀錄,卻也讓他找到台灣地底能量釋放的邏輯。

第一個得知九二一地震規模達七點三的人,是七年前退休的吳慶餘。他在地震測報中心工作二十六年,處理過數不清的地震報告,九二一地震發生時剛好值夜班。

在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二十周年前夕,吳慶餘再度來到地震測報中心,站在現已成展示紀念設備的數位地震紀錄器旁,想起二十年前揪心的一夜。

吳慶餘說,當時突然停電,之後約兩、三秒,氣象局備援電力系統啟動後立即復電,接著他聽到地震類比紀錄器指針的快速敲打聲。

看到規模破7

心糾結仍強忍鎮定

吳慶餘衝到數位地震紀錄器旁,第一時間要研判震央位置,他說,紀錄器指針在中部地區留下的紀錄都是滿格,研判震央就在中部縣市。

了解震央位置後,吳慶餘用跑百米速度,衝到終端機旁看各地地震偵測設備傳回的地震初報,很快定位出震央在南投,當他看到芮氏規模七點一(之後修正為七點三),先是嚇一跳,接著看到台中震度達六級,到了新竹還有五級,心開始糾結。

吳慶餘說,台中和新竹距離七十到八十公里,一般地震震波從台中傳到新竹後會明顯衰減,但九二一地震卻非如此,他當時就想,地震一定很大,規模一定超過七,腦中只想快速完成地震報告,傳給行政高層及救災單位。

吳慶餘說,事後大家談論地震搖晃得多厲害,他完全沒有印象,因為不停在地震紀錄器、終端機和傳真機間跑來跑去,對地震搖晃程度無心注意,成為人生中最揪心的一夜。

餘震逾5萬次

花5年才記錄完成

郭鎧紋從事地震測報工作三十年,當了十九年地震測報中心主任,二○一六年退休,現在在自己的工作室,仍掛著標示九二一地震震央的大幅台灣地圖。

對郭鎧紋來說,九二一地震除了規模令人震撼外,餘震次數更是多到嚇人,處理餘震報告是最大挑戰。

氣象局統計,九二一地震餘震數在三個月內達五萬多次,郭鎧紋說,餘震計算複雜,一分鐘內接連發生兩到三個,次數多到無法即時解讀,事後由地震測報中心內資歷超過十年的高手,花了五年才全部完成編號及定位。

郭鎧紋說,地震測報中心在為台灣的地震寫日記,必須逐筆記錄,也為資料庫負責,讓後人查詢時能清楚知道這起百年大震的背景。

九二一地震規模七點三,相當於四十六顆原子彈威力,這是郭鎧紋在九二一地震後,首次用原子彈威力形容地震。他說,這不是他的發明,美國早年就是透過地震儀器監測原子彈試爆,但他在九二一後,根據台灣的地震紀錄,歸納出地底能量釋放的邏輯。

郭鎧紋說,六點四規模地震相當於一顆原子彈爆炸威力,台灣平均每年地震應釋放八顆原子彈能量較合理,但九二一前累積了兩百至三百顆原子彈能量未釋放,九二一主震加餘震約釋放一百多顆原子彈能量,直到二○一六年才全部釋放完。

郭鎧紋根據地震測報中心二○一七年至今發布的地震報告,算出台灣地底累積還未釋放的能量,約有十六顆原子彈。他說,只要每年平均釋放一些能量,就不必太擔心有大地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