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菩薩們

文/楊錦郁 |2019.09.12
3366觀看次
字級
山東青州龍興寺佛像廳裡展出的思維菩薩。 圖/楊錦郁

文/楊錦郁

我帶著青州菩薩們神妙的微笑步出展廳,菩薩的淺笑隱含看穿人世流轉的密意,就這樣靜謐地駐足在時空的長河,即便佛首被鋸、肢體被分,都無損他們的神情。

我在青州遺失了隨身攜帶課誦的經本,那本經以貝葉方式裝幀,是先前到印度參加法會時請的,因為數量有限,每個人只能請一本。我經常四處旅行,甚少丟東西,這次遺失的是珍藏的經本,不免幾分惆悵,懊惱怎會沒注意到擺在旅館房間桌上的經本呢?

來青州之前,先到濟南去,為了是一睹東晉高僧竺僧朗於一千六百多年前所建的神通寺,此寺是山東最古老的寺院,當年曾是齊魯地區的佛教重鎮,如今所見的卻是仿唐的新建築。在神通寺殿宇前後轉一圈後,往東側的小坡走,小坡的坡度不大,仍讓人喘氣,但我不願打退堂鼓,因為位在坡上方的四門塔實在太有名了。勉力爬到坡頂,第一眼看到四門塔,有種強烈的震撼感,以青石為建材的塔,獨立於高處平野上,平野上栽種各種花草、青翠的灌木,襯出四門塔頂天立地的格局,遠遠望去一派雍容沉穩。

建於隋朝大業七年(西元六一一)的這座塔,是現存最古老的單層佛塔,它採亭閣式的建築,四面各有一拱形門,塔頂是階梯式的金字塔型,塔內的中央平台上有一座方形塔心柱,柱體的四面各有一尊以整塊大理石雕成的佛像,分別是東面阿閦佛,西面無量壽佛,南面寶生佛,北面微妙聲佛。石雕佛像面容飽滿,流露北齊特有豐潤柔和的風格,但每尊佛像表情仍有不同。

踏入塔內,在略窄的走道繞佛邊聯想到此塔在近代兩次為人所注目的事。那是在一九三六年,著名的建築家梁思成偕他的才女妻子林徽因到山東考查,他們來到此處,看到經過千年變遷,被雜草掩蓋在荒野,破損的四門塔,立即動手清理修復,後來梁思成把這段過程寫在他的書裡,四門塔於是又重回世人的眼裡;另一件讓人記憶猶新的是四門塔裡東面阿閦佛首,於一九九七被盜賣,後來在拍賣市場被台灣的買家買到後捐出,於二○○二年由法鼓山將佛首送回四門塔,圓滿身首合一,也成為一時佳話。阿閦佛座下鑄著一簡短文字,刻著佛首回鄉的時間。俯身一探,佛首頸部的鋸痕仍可見。

離開熱鬧的濟南,車子在傍晚時分進入到青州,青州在舊時被列為九大州,從西漢至明初,是山東政經文化的重心;在魏晉南北朝時,更是佛教文化興盛的地區,出名的高僧紛至駐錫,如神通寺的竺僧朗,在南燕國當權者慕容德的支持下,興建佛寺,而中國第一位到印度取經的高僧法顯,從印度經由海上絲路回來時,從廣州北上,在現今的青島嶗山登陸後,於青州住一年多,傳播佛教,廣為宣揚佛教文化。

然而,歷史是多變,隨著山東地區城市的發展轉往濟南、青島,青州已不在光圈裡。「暗淡」是我進到青州市的第一個印象,到達下榻的旅店,這種感覺更強烈。我們住的旅館空間很大,進去後一連穿過好多個大廳,看來似乎曾經觥籌交錯過,不過如今遊客銳少,為了省電,只有櫃台的空間有正常的照明。環顧一周,我判斷當晚大概只有我們這一行人入住,在這間人氣不旺的古城旅店,感覺有種幽微的氣息。進入房間,我坐在桌前課誦經本後,安穩的入眠。

天明,我們整裝前往青州市博物館,博物館是縣城的,但規格卻是國家一級,館藏除青州一地悠久的歷史文物,最吸睛的是「龍興寺佛像廳」, 也是我們此行最主要目的地。

龍興寺的遺址在今青州博物館附近,一九九六年當地一所學校在整修操場時,無意間挖到了一個大型的佛像窖藏坑,這些完整或殘缺的四百多尊佛像被妥善地分成上中下三層擺放,考古學者們經過整理修復,讓這批隱藏在窖裡千年的「青州佛像」重現在世人的面前。

我們懷著朝聖的心情千里迢迢的飛到山東,為的是親睹「青州造像」的美,一九九六年出土的龍興寺窖藏佛像,以北魏和北齊的為大宗,北魏是魏晉南北朝的北朝,由鮮卑所建的王國,王朝一方面汲取從海上絲路流傳進來的印度佛像藝術,一方面又吸收了當時南朝「褒衣博帶」的士大夫造型,到了北齊漸漸發展出貼身的「曹衣出水」風格,也就是袈裟的線條變簡了;而短髻、面容飽滿、細眉、目光垂斂、似有若無的淺笑、神情沉靜,皆是此一時期的風格。

一進入佛像展覽廳,迎面展示的是背屏石雕佛像,有的獨尊,有的是三尊的造像,其中一件一佛二菩薩,雕工精細,雖然部分缺損,然無損於佛和菩薩面相的莊嚴,佛背後的頭光是蓮花形的,而在背屏兩旁各有姿態不一的天女們,最上端的兩個天女則合捧一個寶塔。雖是石雕像,但每個天女的神情都是栩栩如生。

穿過入口通道旁的背屏佛像區,轉入大展廳,先是看到展示窗裡殘缺的肢體,一隻石雕佛手持著蓮苞,光是從手形可感受生命的力道;大小不一的佛首,短髻鮮明,眉弓分明,斂目凝神。我站在展示窗前面和一個個佛首對視片刻,經過千載滄桑的他們如如不動,而我的注意力已被另一區大型單體圓雕佛像所吸引,多數的菩薩肢體多少殘缺,一尊被喻為東方「維納斯」的立姿菩薩前擠著參觀者。我靠上前去,看到立在探照燈下的他,不禁屏住氣息,因為這尊菩薩實在太美了。我曾到過羅浮宮幾次,每次都跟人潮擠到美神「維納斯」雕像前,再三欣賞,如今眼前的這尊東方「維納斯」菩薩,在我看來,造型藝術絕不下於羅浮宮裡的作品。立姿菩薩頭戴花鬘狀寶冠,身著垂紋的交叉式天衣並綴以繁複的瓔珞裝飾,美麗的瓔珞從雙肩繞過後腰的環佩垂墜而下,有一種華美飄逸的婀娜動感,遺憾的是眼前這尊美麗的菩薩也如同羅浮宮裡的維納斯雕像,失去左右手臂。旁邊還有一兩尊造型相仿的菩薩,但是失去了頭部,只剩華麗的身驅在模糊的時空裡守候。

在青州的菩薩群,我對其中的一尊「思維菩薩」(如上圖)特別有感,「思維菩薩」獨自在展示窗裡,頭戴寶冠,著通肩佛衣,身上彩繪脫落斑駁,結半跏趺坐在花鼓形圓凳,佛衣下襬垂綴在雕著紋飾的圓凳前。菩薩的身體向前微傾,右手應是支頤姿態,但手掌不見了,只剩往上空的一截殘臂;左手掌擺在膝上,不過左手臂缺失了。從龍興寺地底窖藏窟重見天日的這尊菩薩,經歷南北朝至宋末明初的朝代更迭動亂,佛興與佛滅各種鋪天蓋地的災難,失去了手掌手臂,破損的身驅也經過一再修復,唯千年不變的是他那沉思的神情,流露出一種智慧者的定靜。

我帶著青州菩薩們神妙的微笑步出展廳,菩薩的淺笑隱含看穿人世流轉的密意,就這樣靜謐地駐足在時空的長河,即便佛首被鋸、肢體被分,都無損他們的神情。

離開博物館後,我們轉往青州的井塘古村,那是一處凝在過去時空的小村莊,土厝、傳統手作農具、黃土小徑、忽然竄出來喔喔啼的公雞。眼前所見,讓我思及遺落在旅店的貝葉經書首句「等虛空一切如母有情」,繼而又想,或許貝葉經書選擇留下,與青州的菩薩們和有情同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