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搭機運動 風行歐洲

潘楠慕 |2019.09.08
2112觀看次
字級
環保人士呼籲少搭飛機,保護地球。圖/法新社
搭機旅行固然快捷方便,卻對環境造成嚴重傷害。 圖/美聯社
青海西寧推行「綠電嘉年華」,成績斐然。 圖/新華社
青海建立能源基地,大量使用太陽能、風電再生能源。 圖/新華社
青海西寧推行「綠電嘉年華」,成績斐然 圖/新華社

編譯/潘楠慕

飛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類的交通方式,大型商用客機更讓旅遊方式完全改變。然而,近年來環境保育人士發現,搭乘飛機旅行,伴隨的是嚴重的二氧化碳排放。為了遏止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歐洲許多國家已興起「不搭機」(Flight Free)運動,減少碳足跡。

科學家統計,搭乘飛機時,每位乘客平均每飛行一公里就於排放二百八十五公克的二氧化碳,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高。此之,搭機旅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增加的速度比其他排放來源還快。目前飛航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百分之二,如果維持目前的成長速度,這個比率在二○五○年時可能增至百分之十六。

倡議減碳者發起「不搭機」運動,希望所有人盡可能減少非必要的飛行行程。他們表示,飛航對環境的衝擊其實相當嚴重,各界應該把這個議題和塑膠汙染、減少肉食等議題同等看待。

瑞典一群關注飛航碳足跡的人士,最初在二○一八年發起「飛行羞恥」(Flygskam)運動,強調搭乘飛機對環境帶來的傷害,希望所有人以此為恥,進而避免搭機。瑞典政府也設定二○四五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維持「全世界對環境最友善國家」的美譽。

瑞典一名女性羅森(Maja Rosen)與友人在二○一八年發起拒乘飛機活動,稱為「2019不搭機」(Flight Free),鼓勵支持者簽署聲明,共吸引一萬五千名瑞典民眾簽字。這個活動很快就擴散至各地,今年也繼續推動「2020不搭機」計畫。

這項計畫啟動後,瑞典的搭機乘客人數已大幅減少,搭乘火車者則增加許多。他們都響應這項活動,簽署之後在一年內完全不搭乘飛機。

這項計畫在歐洲的成效也非常顯著,即使需要赴國外旅行或洽公,都有許多飛機之外的交通工具可選擇。

許多政治人物和環保人士都在許多年前停止搭乘飛機,例如英國的綠黨黨主席貝瑞(Sian Berry)就以身作則,從二○○五年至今不曾搭乘飛機。

氣候科學家安德森(Kevin Anderson)從二○○四年起就不搭飛機,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地理系教授崔查特頓(Paul Chatterton)也是如此,他搭乘火車參加所有在歐洲舉辦的研討會。他表示:「我們可以選擇交通工具,雖然有時候長途火車比機票還要貴,但至少能為環保貢獻心力。」

許多停止飛行的環境保護倡議者和學者也表示,選擇不搭乘飛機,或許會消耗較多時間在交通上,但其實能讓家庭旅遊獲得更有趣、不同的體驗,體會旅途中許多不同的事物。許多親身參與不搭機運動的人士指出,實際進行後發現,停止搭乘飛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反而能在搭乘巴士、火車、輪船、騎乘自行車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搭機時無法見到的景色和樂趣。

一些國家也透過制度面,為減少飛航碳足跡努力。例如法國已在今年七月宣布,將對法國機場起飛的航班徵收環保稅,並把稅收用於鐵路或者其他對環境友善的交通方式。荷蘭政府也正在遊說,希望歐盟全境開徵航班稅。

專家指出,氣候變遷、碳足跡等問題,並非不搭飛機就能徹底解決。這項運動固然有效,但需要從個人之外的結構面著手,從生活、產業和教育各領域推動節能減碳意識,才有機會對抗全球暖化。

電力驅動 飛機邁向零碳排

為了減少碳足跡,許多國家已興起拒搭飛機的運動。然而,無論是商務或旅遊,一些行程確實需要搭乘飛機,以節省費用與時間。荷蘭皇家航空(KLM)研發的新型飛機,或許可以兼顧環保和經濟的需求。

全世界空中運輸極為繁忙,伴隨的是大量的汙染與溫室氣體排放。

許多人認為,一旦打造出全電動飛機,就能大幅改善這種狀況。然而,當前的技術仍未抵達全電飛行的階段,也導致環保和經濟領域的拉鋸。

荷蘭皇家航空和戴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合作,研發一款造型奇特的「Flying-V」飛機。除了造型與傳統的飛機截然不同,更是一款節能減碳的飛機。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威爾吉教授(Henri Werij)表示,「Flying-V」將乘客的座位設計在機翼上,載客數可達三百一十四人,預計可節省百分之二十油耗。今年適逢荷航成立一百周年,「Flying-V」 預計十月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普機場(Schiphol Airport)亮相,但投入商用的時間可能需等到二○四○至二○五○年。

荷航執行長艾柏斯(Pieter Elbers)則指出,荷航的計畫代表航空產業在節能減碳方面的努力與突破,若能實現綠能飛行,將可消除飛航對地球生態的破壞,並讓航空產業成為永續的產業。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成員已決議,將以聯合國巴黎協議為目標, 二○五○年時把碳排放量,控制在二○○五年標準的一半,來減緩全球暖化威脅。

艾柏斯表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開發零碳排的飛機,也希望其他航空公司加入這個領域,一起投入經費並參與後續研究。以電力驅動的飛機除了環保,票價、噪音也會比傳統飛機降低許多。

連續15天零排放

青海綠電再進化

中國大陸除了全力推動經濟和科技領域的進步,對環境保育的意識也正持續提升。今年在「世界屋脊」青康藏高原的青海省西寧市,就上演了一場「綠電嘉年華」,締造連續十五天完全使用再生能源的紀錄。

今年六月九日至六月二十四日,西寧完全使用風、光、水等再生能源供電,達成「零排放」。當地的能源主管機關指出,青海省的再生能源裝機率、發電量占比,都已超過百分之八十六,太陽能發電量達九百五十六萬千瓦,排在全中國大陸第一。

這是青海連續第三年改寫「綠電」紀錄,二○一七年時曾連續七天完全使用乾淨能源供電,二○一八年達到連續九天,此次則推進到十五天。

當地官員指出,紀錄的推進來自艱辛探索,也代表發展理念的更迭、產業技術的創新。目前青海已建立兩大能源基地,在城鎮和農牧民聚居區,利用屋頂、企業建築牆面設立太陽能發電機。

青海省能源局表示,中國大陸的能源使用原本以煤炭為主,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傷害。因此,降低煤炭消耗,提高清潔能源、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已成為電力結構變革的重點。

青海的成績,是中國大陸落實《巴黎氣候協定》減排目標、推動綠能轉型的縮影。中國大陸的清潔能源使用量,去年已占能源總用量的百分之二十二點一,煤炭用量則降到百分之六十以下。

官員表示,中國能源產業目前已進入轉型發展的階段,清潔能源,尤其是再生能源正快速發展。綠能的角色,已經從補充化石能源供應,逐漸成為能源供應主力。如果能持續運用,不僅有經濟上的效益,還有助環境保育,讓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