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漸進】縮小改變幅度,就能享受良性循環

文╱奇普.希思 & 丹.希思 譯╱洪士美 |2019.08.18
1904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奇普.希思 (Chip Heath)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在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擔任組織行為學教授。 丹.希思 (Dan Heath)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文學士、哈佛商學院MBA,在杜克大學社會企業精神推廣中心擔任資深研究員。圖/樂金文化出版

文╱奇普.希思 & 丹.希思 譯╱洪士美

如果你喜歡房子乾乾淨淨,卻又害怕打掃,那你跟我們一樣。隨著兩次打掃時間的間隔愈來愈大,桌上的紙張愈疊愈高、待洗衣物愈堆愈多、櫥櫃上的灰塵愈積愈厚,而你內心的恐懼也愈來愈深。隨著問題惡化,恐懼也隨之加劇,結果你更不想做家事,房子也愈來愈髒……這種惡性循環,有人有經驗嗎?

但我們究竟害怕什麼呢?想想看:把地板上的汗衫撿起來丟進洗衣籃,會令人感到害怕嗎?不會吧。把玻璃杯沖沖水,然後放進洗碗機;把資料夾放進檔案櫃;或是用玻璃清潔劑擦拭浴室的鏡子,也都不是恐怖的事。那麼,為什麼這些不值得害怕的小事,一旦聚集在一起卻會造成恐懼呢?或許是一想到要「妥善打掃房子」,就一定得(理論上)整理到房子完全乾淨為止。而當我們想到這個目標時,腦海中會浮現過程中必須做到的每一件事——櫥櫃、碗盤、地毯、馬桶、地板,導致我們根本不敢輕易打開那扇門,因為覺得無法承受。

然而,我們並不害怕退休儲蓄,因為我們知道一次不需要存入一大筆錢,只要慢慢累積就可以。按照同樣的邏輯,讓房子變乾淨一點是不是比讓房子變乾淨更容易呢?縮小任務的規模是否有助於擺脫恐懼?

五分鐘房間救援術

這個思維衍生出一套聰明的自救技術,名為「五分鐘房間救援術」,它是由家務整理大師瑪拉.西利(Marla Cilley)所提出,她稱自己為「飛行女士」(想像她在你清潔房屋時快速的飛來飛去的模樣)。她的建議如下:拿出廚房計時器,設定五分鐘。然後走到家裡最髒亂的那個房間(你不敢讓客人看到的那間),然後按下計時器開始整理,五分鐘一到,你就放心的停下手邊工作。聽起來是不是還不錯?

這是用來應付大象的伎倆。大象討厭不能看見立即成效的事。(如果你看過有人硬拉著驢子往反方向走,沒錯,就是那個畫面。)要讓大象有所行動,你必須再三向牠保證任務不會太困難。你看,只要五分鐘,能有多糟呢?

只花五分鐘的時間打掃,能有多大效果?確實不多。但是,它至少能讓你開始動手,這才是最困難的部分。開始一項不愉快的任務,總是比繼續下去更困難。所以一旦你開始動手打掃,就很可能在時間到了之後還繼續清理。事情變化之快往往讓人大吃一驚。你將會對成果感到自豪──首先是乾淨的水槽,然後是乾淨的浴室,接著整個樓下都變乾淨了──隨著自豪和自信心的累積,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但如果不先縮小改變的幅度,就不可能享受良性循環。

(摘自《學會改變:戒除壞習慣、實現目標、影響他人的9大關鍵策略》,樂金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