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9】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58

星雲大師 |2019.08.16
1584觀看次
字級
佛教講「說時似悟,對境生迷」。有時候自己想要這樣、想要那樣,但是境界一來,就無法自主。所以修行就是要慢慢的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能說得到、做得到。 圖/晨露
佛教講「說時似悟,對境生迷」。有時候自己想要這樣、想要那樣,但是境界一來,就無法自主。所以修行就是要慢慢的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能說得到、做得到。 圖/晨露

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 4

文/星雲大師

境界來時,怎麼辦?
【問】有時聽聞佛法,覺得道理非常好,但在生活中遇到境界時,卻派不上用場,請教大師,該怎麼辦才好?


【答】佛教講「說時似悟,對境生迷」。有時候自己想要這樣、想要那樣,但是境界一來,就無法自主。所以修行就是要慢慢的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能說得到、做得到。
修行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衣服破了,要修補一下;家具壞了,要修理一下;頭髮亂了,要修整一下;指甲長了,要修剪一下。不管日用、儀容,都需要修理、修補、修飾、修正。乃至鍋碗壞了,也要修鍋補碗;鞋襪壞了,也要修鞋補襪;人的行為有了偏差、過失的時候,更需要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行為。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裡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觀鼻、鼻觀心地自我獨修;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誦經、持咒、念佛、參禪。如果天天誦經拜佛,卻是滿心的貪瞋愚痴、自私執著;不如法的修行,如何會有如法的結果?
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這就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修行,也能修心,內外一如,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則必能凡事皆辦,凡修必成。
生活處處是修行


不管修行或修心,應該從生活裡確實來修。食衣住行、行住坐臥之間,乃至做人處事、交友往來、舉心動念、晨昏日夜,都可以修行。
例如:穿著衣服,莊嚴整齊固然需要,但是即使破舊敗壞,只要清潔淡雅,也無不好,這就是穿衣的修行。飲食三餐,美味可口,人之所欲;所謂粗茶淡飯,也覺得別有滋味,這就是飲食的修行。居住房屋,深宅大院,固然很好;簡陋小屋,也如天堂,這就是居住的修行。出門有汽車代步,快速敏捷;無車無船,也能安步當車,這就是行走的修行。
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都是修行。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誠懇切,就是生活中的修行。其他諸如經商的人,將本求利,貨真價實,老少無欺;當官的人,為民服務,守信守法,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過去禪門大德們,搬柴運水、典座行堂、種植山林、牧牛墾荒,甚至米坊篩米、修鞋補衣等,都是生活中的修行。
所謂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做人如果尖酸刻薄、無信無義、無道無德、慳貪吝嗇、陰謀算計;心性品德上的缺點不去除,正如碗盤未洗,骯髒垢穢,如此怎麼能用來盛裝美味的佳肴供人受食呢?
所謂「人成即佛成」!生活中的修行,就是要讓自己做人無虧於天理、無負於人道。
如一般人講,做人要誠實、信用,要孝順父母,要忠於朋友;能說到做到,培養自己的力量,慢慢就可以「心能轉境」,自然就能發揮力量。
我們平時老是重視外在的力量,如胡適之說:被人牽著鼻子走。假如我們能慢慢訓練自己的心,心中的所思、所想,你肯定它、主宰它,而不要「心隨境轉」,讓心裡的力量強大起來,不隨外境動搖,那就有力量了。(待續)


【延伸閱讀】
正見的重要


說到信仰,正信最重要。正信的養成,佛經說:成佛需經三大阿僧祇劫的善行,才能成佛;光是一個正信的修成,就需要一大阿僧祇劫。有正信而修正命,由正命而有正見,則不難矣!可見在一個人的修學之中,能夠具有正見,非常不易。
所謂正見,對生死無常要有正見,對憂悲苦惱要有正見,對成敗得失要有正見,對善惡報應要有正見。所謂正見,對時空的認知,對人我關係的明察,對事理因緣的透徹,如此之人,才能說有正見。
有正見的人,對於因果的分類、層次,透徹明瞭,對因緣的分合聚散,認識了然;對是非大小的認知,對先後有無的了解,都能洞然明白,這是一個正見者不可缺少的智慧。
世間上的人,因為對真理沒有正見,常常以自己的切身利害做為行事的出發點,以自己的得失有無做為行事的需要;對非法的邪見,對錯誤的認同,都是因為缺少正見。因為沒有正見,找不到理路,因此遇事怨天尤人、怪你怪他,這不是別人有錯,實在是由於自己沒有正見也。
家裡有人死了,怪老天爺沒有保護;死亡本為最自然真實不過的事情,為什麼要怪老天爺不給你保護呢?金錢被人倒閉了,股票貶值了,責怪財神不靈;自己運轉金錢,得失也是當然的事,為什麼怪罪於財神呢?眼睛老花了,要戴老花眼鏡;長短輕重不知道的時候,要測量,要磅秤;我們在事理迷糊的時候,能夠有正見來認知,自然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憂悲苦惱。
在《譬喻經》裡有一則故事說:佛世時,有一個婦人生養了二個兒子,一個善於游泳,一個不會游泳。
有一天,不會游泳的兒子掉到水裡溺斃了,婦人並沒有哭;後來會游泳的孩子也不幸在水中淹死了,婦人聞訊,放聲大哭。別人覺得奇怪,便問她:「妳的第一個孩子死的時候,妳一滴眼淚都沒有流,第二個兒子死了卻哭得如此傷心,這是什麼道理呢?」
婦人說:「先死的兒子因為不會游泳,死了只能怪自己不懂水性;但是後死的這個孩子,他懂得游泳,卻也溺死了,這不是很冤枉嗎?」
這個故事主要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從未聽聞佛法,沉淪六道,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但是既已聞法,又懂得要修行,卻因為沒有正見,以致於再受輪迴之苦,這不是很冤枉嗎?正見的重要,由此可知。
──摘錄自星雲大師著《迷悟之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