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企的國際化之路

文╱Fion |2019.08.10
2513觀看次
字級

文╱Fion

韓國一直以「躋身世界強國」為目標。2006年,當時的韓國總統盧武鉉曾經發表國家未來發展方向「2030年願景」,除了提升國民所得,將生活品質提升至全球前10名、國家競爭力提高到全球第10大國,對各項主要產業,也以保住「國際競爭力」、增加全球市占率為目標,用全體國民的力量去推動國家。

此後,當韓國企業向外開拓市場時,政府便在旁邊助跑支援。例如金大中時期,就把每年國家預算的1%做為文化預算,培養軟實力,運用韓流文化打前鋒,幫忙提升韓國的好感度,進而協助韓國產品銷售。韓國政府甚至在「海外宣傳經費」上減免課稅,讓企業更願意放手砸重金在海外做廣告。

許多企業主也在一開始創業,就把藍圖放眼全世界。以最明顯的演藝界來說,不少歌手到日本出道、到美國發片,目標不只是韓國內需市場,而是放眼整個世界。這也是韓國男子團體防彈少年團(BTS),能夠創下現在佳績的原因之一,畢竟,前人所積累的努力,提高了各國對K-pop的接受度。

【作者簡介】

Fion

政大新聞系畢業,曾在越南工作三年,後因追韓綜而學韓語,並前往韓國工作進修,兩年前嫁為韓國人妻。去年出版《她們的韓國夢:打工度假的美好與幻滅》一書,今年再出版《衝吧!台灣人的地獄韓國求生記》,親訪十多位在韓國工作的台灣人, 了解他們為何前往這個被稱為「職場地獄」的國度奮鬥。

人才在地化 策略成功

許多人以為,韓國產品的成功,在於品質近似於先進國家,價格卻更便宜。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韓企能成功,是對在地需求的了解。以冰箱來說,韓企在某些地區率先推出可以上鎖的冰箱,以防止女傭偷吃食物。而每個國家要冰的食物有不同特色,韓國要冰泡菜,印度是咖哩,巴西是肉類……於是韓企便針對不同國家的飲食需求,更改構造設計。以泡菜冰箱來說,幾乎成了韓國家庭的必備物品。連我住在加拿大的韓國小姑,都在家裡放了一台專門放泡菜、小菜的上掀式冰櫃。哪個牌子呢?三星的。

對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在地研究,還有一個獨特的招術,那就是三星的「地方專家」培育計畫。1990年起,三星在任職滿3年的員工中,挑出潛力股送往海外生活。出發前先接受12周的教育訓練,派出國之後,除了原本的固定薪水之外,每年還能拿到7000萬至一億韓幣(約台幣190~270萬)的零用金,供他們吃喝玩樂、體驗異國生活、結交當地朋友。不用到分公司上班、也不用拿學位,就是專心瞭解當地社會及風俗民情,並累積人脈。

三星在這個人才培育計畫上,至今投資超過一兆韓元(約台幣270億),培養出5000多位地區專家,從歐美到中俄,遠到非洲的象牙海岸、迦納都有他們的人。這些地區專家不僅能回傳當地的第一手情報,還能建立關係網路。就有前往印尼的地方專家,與當地官員的女兒結婚,還成為印尼當地電子協會的會長,等於能夠幫三星打通政商關係的管道。

在地專家之外,被外派的員工,也會努力適應當地。我在越南工作時,其他台灣朋友大半在平陽、土龍木、同奈……等遠離市區的台商工廠工作。他們只有周日能夠進到市區,平常就是住在廠區宿舍、吃喝玩樂都在廠區附近。大部分人都透過翻譯來管理員工,抱著「在越南待個幾年就走,不會越文也沒關係」的想法。而住在市區的外國人,以日本、韓國人為最多,甚至發展出韓國街、日本街。許多被外派來越南的韓國人,也都能用流暢的越文直接溝通。

一位曾在韓國最大廣告公司第一企畫台灣分公司工作的朋友就說,韓國主管一被派來台灣,就找了家教,每天早上上班前在辦公室上課,從不間斷。一年之後,許多E-mail、信件已經不用再為他另外翻成英文,可以直接用中文進行。「不管前一天加班到多晚,他隔天早上還是準時上課。」在廣告業打滾已久的朋友,第一次進到韓商工作,對韓國主管的毅力感到驚訝。

吸納外籍人才 給足方便

在韓國工作的外國人也不少,而每個國家的移民政策都有各種考量,例如澳洲地廣人稀,需要勞動力,對打工度假的名額無上限,甚至從2019年開始,打工度假的簽證可以待上3年(大多數國家皆以1年為限)。或者是為了吸引高階人才,例如加拿大從2015年開始,把技術類移民都併入快速通道,文件用電子檔繳交即可。只要語言能力、學歷、工作經驗……等6個項目的分數總結下來有超過標準,就可以走此通道,在半內之內快速完成移民手續。

我自己身為住在韓國的外國人,感受到韓國政府這幾年正努力協助外國人在韓國求職。例如從2014年開始,每年固定舉行的外國人住民就業博覽會,媒合需要外國員工的企業與在韓外國人。現場即可面試,另外也有提供怎麼寫履歷、面試商談……等找工作相關的專業諮詢。

2016年則是由首爾市政府成立了Seoul Global Startup Center,為想要在韓國成立新創公司的外國人提供服務,新創團隊透過定期招募的審核之後,除了可以免費使用辦公空間、產業顧問諮詢,還能獲得最高2000萬韓元(約54萬台幣)的種子輪資金。

另外對於婚姻移民,韓國政府也設有多元化家庭支援中心,除了韓國生活的指引之外,也有提供就業培訓,可以申請最高200萬韓元(約54000台幣)的課程補助,自己選擇要上什麼課程。就有台灣人妻選擇上美甲課,結束後到美甲店工作,或是自行在家開業。另外也有30多間銀行提供「新住民存款」的優惠,最高有利率6.5%的定期定額存款方案(每月存款金額有上限),鼓勵韓國人在外籍配偶的名下存錢,讓外籍配偶有經濟上的些許保障。

除了這些對外國人的照顧方案之外,從工作簽轉換到永久居留權(近似於美國的綠卡)也是相對寬鬆。在美國的外國人,從工作簽(H1B)轉換到綠卡,需要由公司提出申請,文件複雜繁多且耗時許久,等上5年的也有。而韓國的永住申請是由本人提出,且大多在半年到1年左右就能通過。

雇用外國人=國際化?

不過企業雇用了外國人,政府在政策上照顧外國人、讓外國人有動力留下來,就等於國際化嗎?「外國人想要在韓國工作,光學習韓語是不夠的,必須了解韓國特有的企業文化才行。」一位在製藥公司工作的菲律賓女生這麼說。

美國的求職者匿名評價網站Glassdoor,對韓國企業的評分普遍偏低。Glassdoor在2013年曾做一項對查,列出了「求職者最希望就職的100家企業」。唯一入榜的韓國企業只有三星,但評分卻是2.7(滿分為5分),遠低於於前100強的平均分數3.6。

而在韓國企業工作過的員工也表示「加班」是他們最為反感之處,也很不習慣明明工作都做完了,卻必須等上司下班,員工才能回家的職場文化。另外上下階級分明、前輩握有較大話語權的習慣,也讓外國人忍不住以「軍隊」來比喻韓國公司。

曾於三星保險人資部門工作過的人資專家Jinki Eun即直言指出︰「至今還未有真正實現全球化的韓國大企業。」韓國企業一直以來,認為全球化就是把韓國產品賣到全世界。但想要成為真正的國際企業,不應只是做單純的出口,而是連心態都應該國際化。他表示,製造業的海外銷售比重的確有增加,但服務業、金融業卻是表現慘淡。因為服務業和金融業,若管理人員不夠具有國際意識、不懂得下放權利給在地的職員,就難以在海外成功。

反而是新創(Start up)或是中小企業,以小而具機動性的規模,願意放手讓當地人處理當地市場。例如韓國的新創公司Wanted,利用社群做人才招募平台,在走出韓國時,一口氣做了日本、香港、台灣、新加坡四個市場,找的也都是當地的行銷高手。台灣市場找了曾是LINE台灣的第一位全職員工的陳佳聰、訊連科技出身的資深行銷人Tina楊……等人,韓國創辦人Bokkee放手讓台灣團隊去執行,在不到1年的時間,就做出超乎預期的成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