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人物17 塔布斯 把市民當鄰居

楊慧莉 |2019.07.27
2727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有人卻未達而立之年,即已站穩腳步,並立定人生目標。美國史上最年輕的市長塔布斯即此族群中的翹楚。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他投身政治?他上任後,又施展了哪些具體的行政措施讓市民有感?

市長之路
起源於萬聖節事件


麥可.塔布斯(Michael Tubbs, 1990-)於二○一七年以二十七歲稚齡,當上加州港都斯托克頓市(Stockton)的首長,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的市長。

塔布斯的政治生涯看似平步青雲,但事實不然。他並非來自政治世家;相反的,他出身卑微,沒有任何強而有力的後盾,但他最後仍出線成功,是什麼樣的機緣和力量讓他走上並踏穩政治之路?

家族悲劇後的決定

二○一○年,二十歲、還是史丹福大學學生的塔布斯,因課業需求,在歐巴馬政府時代的白宮實習,服務對象為全美市長和議員。

萬聖節隔天,塔布斯一如往常的打開電腦,準備展開一天例行的工作時,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這有些不尋常,因為他母親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常透過網路傳遞訊息。此刻,他接起電話,聽到平時說話大聲的母親突然壓低音量,又語帶悲淒的說:「麥可,昨晚你表弟在一個萬聖節的派對上被人殺了。」

塔布斯出生於斯托克頓市南方,有個弟弟。他在貧窮中長大;母親生他時還是個青少女,父親因竊盜、綁架等罪刑被判無期徒刑。回顧成長過程,他發現自己跟多數同階層的年輕人一樣,對自己的處境忿忿難平;不過,他自忖自己是有選擇的,可以有所行動,為自己的痛苦賦予目的。

表弟過世後,塔布斯有一年時間活在愧疚裡,自覺念史丹福、待在白宮實習當行政助理,卻無法幫上自己的家人,又有何用?一度他覺得或許這就是世道,什麼想讓這個世界更好的舉措,根本就無濟於世,倒不如就善用降臨的機會好好賺錢,讓家人過得優渥就好。

然而,消極思想過後,他明白自己其實很想有所作為。於是,他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大四時參選市議員。

求助老祖母的智慧

這個決定讓人難以想像。除了塔布斯的年紀太小以外,他非但沒有政治世家的背景,父親還在坐牢,他們對政府也無好感,因為政府歧視他所成長的社區,在他們的規畫下,那裡賣酒的店比雜貨店還多、就業機會少、每個學童所獲得的資源少於其他富有地區。怎麼說,他的背景都未提供他有利的條件選擇從政。

此外,他的家鄉斯托克頓市的環境也不利於人在此從政。此地人口三十二萬,但歷史上多半讓人想外流,而非回流,且是一個很多元的城市,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拉丁人、三十五的白人、百分之二十的亞洲人、百分之十的非裔美人。在他決定從政時,它是美國境內當時申請破產的都市中最大的一個,且謀殺率高於芝加哥市,貧窮率是百分之二十三、大學出席率僅百分之十七,諸多複雜的挑戰和議題早已超出一個二十一歲小夥子所能承擔的範疇。

儘管問題重重,但塔布斯仍勇敢應戰,而在贏得選戰後,他明白千頭萬緒的家鄉問題早已超出他這個小毛頭的智慧了,他需要一些「神助」。於是,他在準備第一場市議會報告時,他憶起過去上主日學時祖母跟他說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背後的智慧後來即成為他的治城之道。

從鄰居的角度出發

寓言故事的大意是:有個人問耶穌,「誰是我的鄰居?誰又是我的鄉民,是我該為他們負責的?」耶穌以寓言回答說,有個人在耶利哥路上遇歹人,被痛毆一頓,並遭洗劫一空丟棄路旁,路上有牧師經過,除了為他禱告,也愛莫能助,後來來了一個政客,看到這人的慘境,不僅未收容他,還自圓其說這人是自找的,也擔心這人未來如果發達了,還會搶了他的飯碗。最後來了一個撒瑪利亞人,他看到這個可憐的人,覺得好像看到他自己,他先是彎下身子檢視這人的狀況,接著把他帶進附近的客棧安置。這好心的撒瑪利亞人無視於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的世仇,也沒想到這人如獲救可能會威脅到他自身的利益,而是視人如鄰、如己,看到彼此共通的人性。

塔布斯當選市議員後,便明白想治理、改變斯托克頓市這樣一個多元的都市,第一步也是回答相同的問題,「誰是我的鄰居?」而由此問題意識到一個城市的命運繫於每個市民身上,尤其是那些如同被棄置一旁卻無人聞問的鄉民。但他也理解到慈悲、同情非關正義,應當還得做些什麼。對照寓言故事中的耶利哥路,塔布斯發現斯托克頓市也有許多類似的路,其本身即建構在暴力之上,任誰走到那裡都會遭遇不測。

從結構面改善問題

塔布斯從和平理論家加敦(Johan Galtung)和紡默博士(Dr. Paul Farmer)的觀察得知,社會中存在結構性的暴力,它會損害人類的基本需求,致使機構、政策、文化做出有利於某些人、卻不利於另一些人的結果,而他所服務的城市在許多方面都像耶利哥路那樣規畫,才會造成讓人怨聲載道的結果。換言之,是體制出了問題,才會出現貧窮孩子因文化不利而在校學不好、種族間的財富差異、性別間的薪資差距等歷史共業。

懷抱「把市民當鄰居」的治理之道和「改善問題要從體制著手」的認知,塔布斯捲起袖子當議員。期間,他愉快的與一位夥伴合作開設了免費的診所,服務對象是一群沒有合法身分的人。當他問這位合作夥伴做此事的初衷時,對方回答說,「塔布斯議員,我在為鄰居做這事。」這位夥伴為何謂「好鄰居」做了最佳示範。

有了好鄰居,斯托克頓市內「盜匪猖獗」的結構問題也該一併解決了。不過,塔布斯自覺這樣的問題太大,非一個小小市議員能為。於是,他向市長之路叩門;在一些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知名脫口秀主持人溫弗瑞等貴人的支持下,於二○一七年心想事成,順利成為斯托克頓市長。

治理 之道
濟弱扶貧 雙管齊下


塔布斯上任後,集中心力於「盜匪猖獗」的結構性問題,具體而言,即斯托克頓市由來已久的暴力犯罪問題,以及讓犯罪問題層出不窮的結構問題。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

他當選市長的首要之務便是協助市民愛人如己、如鄰,對象不止於受害者,也涵蓋加害者。他認為,那些造成社會不安的加害者常常也是受害者,這些人的生命中多少背負了一些創傷。於是,就任以來他實行了兩項策略:停火(Ceasefire)和推展和平(Advance Peace),從這兩項策略中給這些社會邊緣人各種關懷,包括協助弄掉身上的刺青、給予就業機會,甚至依法給予金錢上的資助。在這樣「愛」的施政下,斯托克頓市去年的謀殺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暴力犯罪率下降了百分之三十。

飢餓起盜心,犯罪問題往往起於貧窮。除了關懷犯罪的人以治標,塔布斯也決定從薪資結構面去解決斯托克頓市貧窮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三的問題。他開啟了一個基本收入方案,首批受益者是一百三十個收入所得未達中間平均值的家庭,由政府每月補助五百美元,補助時間長達一年半。

塔布斯表示,他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是,美國的薪資從一九七九年到二○一三年才增加百分之六,許多人身兼多職,甚至做了所有人不要做的工作後仍無法支付基本生活所需,這代表結構出了問題。

實施基本收入做法

當上市長後,塔布斯請一些鄉民幫他做研究,他跟他們說,「請找出可以終止貧窮的有效方法。」結果,他們就想到基本收入的做法,接著很幸運的遇到經濟安全計畫組織(Economic Security Project),他們當時正在尋找一個可以合作推展基本收入方案的城市,於是一拍即合。

過程中,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本身有問題,因此建議領到基本收入的窮人該有人協助他們決定如何使用這些善款。但塔布斯獨排眾議,他相信人們會為家人做出最好的財務決定,因此他提供的五百美元是沒有任何附帶條件和責任義務的,他自忖,「如果無法信任自己的鄉民可以做出好的決定,又如何取信於鄉民,當個好市長?」

而今,機器人的時代來臨,許多人的飯碗將不保,普及性的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簡稱UBI)是未來的趨勢。但在塔布斯所服務的這個城市,儘管貧窮落後,與先進的科技搭不上線,卻成了全美第一個實施基本收入方案的城市。對此,身為市長的塔布斯與有榮焉,他也樂見市民會對這筆收入的運用做出明智之舉。

塔布斯相信,一旦把市民當作親近的鄰居,而非反映我們內心恐懼、焦慮、不安的外人,就會讓人在改變社會結構的問題時投入更多的心力。他希望今日所為能對五十年後的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屆時不再白人主義掛帥,每個人,無視於其生理或文化性別,都能享有與生俱來的平等權,能夠好好生活、自由自在並追求快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