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會客室】語言不離文化

文/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2019.07.22
2834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語言代表一個區域、國家與民族的傳統精神,

中文自然蘊含著屬於我們的文化特性,

不應被刻意忽略。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葛羅斯曼曾說過:「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人,往往認為實務應用研究不夠深刻;而從事實務應用研究的人,則覺得基礎科學研究不夠實際。但唯有基礎科學和實務應用之間的圍牆倒下,彼此跨越隔閡,科學界才能以倍數的方式成長。」

李孟峰老師乃台大心理學博士,從事多元的學習與研究,並藉此展開跨領域對話。他的研究重心著重於漢語心理語言學的認知歷程,研究問題時,更會融合基礎科學和實務應用的所有可能方法。他認為,中文單字或詞彙的組成,無法完全對應於拼音文字,兩者在特性上其實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單透過表面模仿拼音文字的研究設計,就輕易將拼音文字理論套用於中文系統中。故相關研究必須考慮到心理語言的差異性,進而建立屬於中文字詞彙辨識的模型。

孟峰老師認為,語言代表一個區域、國家與民族的傳統精神,因此中文自然蘊含著屬於我們的文化特性,跟西方拼音文字在本質上也會有所區別,且不應被刻意忽略。然而,很多相關議題的研究者受到西方語言理論的「殖民」,硬將拼音文字的語言理論巢套在中文裡,孟峰老師覺得相當不恰當。因此,他一系列的研究,就是試圖建構出中文辨識歷程特有的運作機制模型(mechanism)。

在實務應用方面,他關注學童以及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以及中文在字形、語音、語義上的鄰群效果,對激發大腦知識網絡的發展與變化;並探究他們於學習中文時會有什麼差異性與特殊性,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適合其認知發展的學習與教學策略、適性教材與研究方向,使其能更有效地習學習中文。

孟峰老師曾自問,假設某一個現象被蒙上了一層黑紗,一般心理學家會想辦法揭開黑紗,探查現象的本質。那文化社會心理學家和認知實驗心理學家,又會怎麼做呢?

孟峰老師覺得,文化社會心理學家會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大範圍地揭開這層黑紗,不管是從胡賽爾所說的「生活世界」,或是黃光國教授說的「科學微世界」,都是為了去探討這些現象的本質;至於認知實驗心理學家,則是會一點一點地揭開這層黑紗,慢慢去拼湊出現象的本質,或許有時候沒辦法那麼宏觀,但他們著重的是因果關係的確立──當我們操弄「因」,造成「果」有系統的變化,就會形成一個「因果關係」。

孟峰老師的研究雖然屬於認知實驗心理學的範疇,但他也同意黃光國教授的看法,只有通過建構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理論,才能產生新的突破。他覺得,不管是量化研究或質化研究,甚至實驗研究,都需要有完整的理論基礎,才能對現象做出堅強的推論。因此,即使當前心理學區隔出這麼多子領域,研究取向也各有不同,但如果能認真關注我們真實的生活環境,適當且合理地去建構理論來詮釋,殊途終將同歸。

7月22日星期一早上8:15—9:00,陳復教授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幸福心理會客室」,邀請國立台灣大學李孟峰博士暢談語言如何不離文化,歡迎收聽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