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萬變 人生不能只贏在18歲

人間社記者李雪麗台中報導 |2019.06.27
2552觀看次
字級
葉丙成呼籲為人父母,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強調人生不是贏在十八歲就好。圖/人間社記者卜趙洲

【人間社記者李雪麗台中報導】致力推動「翻轉教育」的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十三日在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中,就目前教育現況與職場人才需求趨勢之間的差距,客觀分析教育改革之必要性,以新思惟提醒家長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態度,並剖析一○八年新課綱的中心目標。

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葉丙成從一部紀錄片《學習的理由》切入正題,他談到預告片中,當學生被問到讀書目的為何時,一臉茫然,久久答不出的畫面讓他印象深刻。他認為父母太過重視讓孩子考上好大學,也因為學習的真正意義被抹煞而感到憂心忡忡。

過去的時代,學校畢業後進入職場,多半一份工作做到退休,所以看重學歷;現今的年輕人,卻可能三、五年就換一份工作,相對來說,學歷的重要性逐漸被能力所取代。因此他呼籲為人父母,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強調人生不是贏在十八歲就好。

升學導向

塑造出無動力世代

葉丙成提出兩個數據,顯示世界變化的快速,二○一三年牛津大學研究顯示,未來二十年有百分之四十七的工作會消失;英國勞動部報告則指出,孩子長大後的工作,有百分之六十五現在還沒被發明。因此在這個變化劇烈的時代,年輕人所需具備,是可以快速掌握變化,快速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進而發展成商業模式的能力。那就必須培育孩子成為能自主學習,會思考、表達,能因應未知變局的人。

葉丙成感嘆,台灣家長對教育進步的認知不夠,將年輕人培養成無動力世代,太在乎贏在十八歲,罔顧孩子的興趣及能力,造成高比例的大學休退學潮。中學老師幫學生整理重點,以升學考試為導向,學生只為考試而讀,不考就不讀的習慣,導致自主學習能力極差。他用了一個妙喻,表示這就像古早時代阿嬤餵孫,自己咀嚼過後再餵給孫子,久而久之,孫子就會失去自己進食的能力。

葉丙成努力改變家長對教育的想法,因此在二○一三年積極投入翻轉教育,他到各地演講,寫下《為未來而教》一書,又在二○一四年設立BTS無界塾實驗學校,招收國小五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學生,用主題式教學,培養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更實地走訪鄉土以了解歷史文化,讓孩子愛上大自然。從孩子的表現,讓家長眼見為憑,促使家長思考教育有不同的可能性。

同理他人

營造課堂互信氛圍

要培養對未來世界有正面影響力的孩子,就要培養出能關注自我,同理他人,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立無界塾實驗學校以來,葉丙成發現,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辨能力的孩子,教學方法不是最重要關鍵,課堂氛圍、師生彼此的信任,才是孩子能否勇敢表達想法的原因,品格教育也很重要。

葉丙成提到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連最進步的芬蘭,也大約以十年為一個改革階段,一○八新課綱所要培養的素養,就是訓練孩子利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一○七年起的大學學測跨領域文本的考題走向就可見一斑,所以學生必須要有好的閱讀理解素養,從現有的資訊條件中,擷取篩選出有用的素材。

他也衷心期盼,台灣的孩子能保有好奇心及夢想,樂在學習,同時家長還能幫助其他的孩子,消弭貧富教育的落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