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全有塑膠海廢 限塑救海龜 刻不容緩

 |2019.06.22
2142觀看次
字級
海生館調查收容的二十一隻海龜,發現體內塑膠海廢比例高達百分百。圖/資料照片

【本報屏東訊】海洋垃圾無所不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館長陳德豪,昨天在館方舉辦的國際海洋學術研討會發表「海洋塑膠微粒對生態的影響—台灣的實例」指出,即使在台灣比較乾淨的恆春半島海域,調查發現九成五的魚類腸胃內有微形塑膠海廢;海生館收容的二十一隻海龜,體內有塑膠海廢的比例更是百分百,減塑、無塑已刻不容緩。

陳德豪研究團隊在屏東恆春半島海域、墾管處開放的十處釣點和車城鄉滿豐定置網漁場,採集珊瑚礁魚類和洄游魚種,在一百一十七隻採集的魚類樣消化道,發現塑膠海廢的比率高達百分九十五,每隻魚體內都有至少五個線狀的微型塑膠(直徑或長度小於五毫米的塑膠碎片),體型最大的鬼頭刀魚,甚至高達三十二個,來源主要是化學纖維織品,隨著洋流、季風、旅遊等因素進入恆春半島海域。

研究團隊也好奇塑膠海廢對海龜的影響,以海生館海龜收容中心的二十一隻綠蠵龜、欖蠵龜及玳瑁做調查,從糞便中發現到包括水果網袋、塑膠袋、糖果包裝紙、橡皮筋、微塑膠片等人造物海洋垃圾,體內有塑膠海廢的比例高達百分百;除了誤食垃圾,還有遭魚鉤、魚線、廢棄網具、外力創傷和螺旋槳打傷,以及誤捕,都是常見的傷害。

海生館研究員李宗賢說,海龜誤食大小不等的微塑膠,腸胃無法消化,雖會隨糞便排出體外,還是會引發腸道阻塞和消化不良等現象,導致海龜身體虛弱、脫水,被網具纏繞無法掙脫而受傷,甚至是死亡的機率更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