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西洋版畫與中國世紀風雲(9-2) 英法聯軍之役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9.06.21
3449觀看次
字級
簽訂《天津條約》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英軍在廣州遇襲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中國人送來賠款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增援的英國軍艦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香港的錫克騎兵:1860年10月6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 版畫。英國在19世紀殖民印度期間,招募了大量錫克人從軍 ,其組成的騎兵團是當時陸軍的精英部隊,特別是配備快槍 的槍騎兵,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重創了清帝國的蒙古騎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英法聯軍集結大連:1860年10月13日,《倫敦新聞畫報》木 刻版畫。英法聯軍的艦隊從廣州北上,先占領了大連灣和煙 台,控制了渤海灣,以此為基地準備向大沽進軍。大沽位於 白河的出海口,溯白河而上即可直抵北京。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關鍵的八里橋戰役:1860年12月22日,《倫敦新聞畫報 》木刻版畫。八里位於通州城西,是通往北京的咽喉重 地。在英法聯軍攻陷通州後,僧格林沁組織重兵在這裡 抵擋聯軍的進攻。這張版畫是畫師根據英軍的隨軍攝影 師費利茨·比托拍攝的照片加以想像繪製的。原照片中 並沒有戰鬥的情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英法聯軍之役又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乃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

起因於外國勢力欲擴大其於中國的商業權益,並進一步與中國接觸,西方列強的本意是加強接觸與通商,只要根據時代潮流實現平等交流就可促成和平和進步,但清廷卻昧於形式,輕忽雙方近代化實力的差距,採取嚴拒的姿態,雙方衝突不斷提高,先後發生「亞羅號事件」以及「西林教案」,最終演變為難以收拾的戰爭局面。

自1857年至1860年間,英法聯軍陸續占領廣州、舟山、大沽和天津等地,清廷先後與英、法、美、俄四國簽訂《天津條約》以及《北京條約》。期間,清廷雖占著人數的優勢,但武器和戰術落後對方近一世紀。

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洗劫皇家園林「圓明園」。聯軍在園內發現慘遭清軍虐殺的英國使節遺體,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持續燃燒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就此葬身火海。不僅如此,割地賠款更留下難堪的國恥。

此起事件對於中國的心理造成極大打擊,並令清廷下定決心進行改革,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出發點,遂開啟了中國史上的「自強運動」。

簽訂《天津條約》:1858年10月22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版畫。1858年4月,英、法、美、俄四國使節先後來到大沽口外,照會清政府派大員談判,否則將進犯京城。堅持避見「西夷」的咸豐皇帝派出直隸總督譚延襄斡旋,結果處處碰壁。5月18日,英、法兩方(美、俄兩國專使均無軍隊隨同)決議武力攻占大沽,進入天津,再前往北京。20日向清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後,僅經兩個多小時的戰鬥即攻占了大沽炮台;26日英、法聯軍進入天津。30日,聯軍再次要求清政府派出全權大臣來津談判。6月1日,東閣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被委以「便宜大臣」前往天津談判。6月26日,在英方「非特無可商量,即一字也不容改」的要求下,中英雙方在天津海光寺內簽署了《天津條約》。這幅版畫即畫師對簽字場景的記錄,左坐者是桂良、中坐者額爾金、右坐者花沙納,坐在花沙納旁邊的是時任英國駐東印度和中國區艦隊司令西馬縻各厘(Admiral M. Seymour)。

英軍在廣州遇襲:1858年3月6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版畫。1857年12月14日,皮姆中尉帶著14名手下乘「巴特勃號」在廣州城西的珠江岸登陸,試圖搜集清軍的情報,正要返回時被當地居民發現,雙方發生激烈的戰鬥,死傷慘重。15日,英艦對這一地區炮擊以報復,並有250人的部隊登陸,燒毀部分房屋。

中國人送來賠款:1861年1月25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版畫。1860年9月14日,前往北京換約的巴夏禮一行39人被僧格林沁扣押,後被羈押在圓明園中。10月分釋放了19人,另有20人死在獄中,這成為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的口實之一。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向人質中的倖存者及被害者家屬賠償3萬兩白銀,版畫描述的即向英軍總部運送賠償金的場景。

增援的英國軍艦:1857年3月28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版畫。廣東巡撫葉名琛對英國人「不戰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的態度把中英矛盾推向高潮,本來就堅持對中國持強硬立場的巴麥尊在1857年2月末重新當選英國首相後,首先向中國增派了艦隊,想要給清朝皇帝一些教訓。畫面上的這些軍艦從左至右分別是皇家海軍「狂怒號」(H.M.S Furious)、「空前號」(H.M.S Sans Pareil)、「中轉號」(H.M.S Transit)、「報應號」(H.M.S Retribution)、「香農號」(H.M.S Shannon)和「喜馬拉雅號」(H.M.S Himalaya)。英國海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都已經是蒸汽動力,而古老的中國,當時尚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海軍。

香港的錫克騎兵:1860年10月6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版畫。英國在19世紀殖民印度期間,招募了大量錫克人從軍,其組成的騎兵團是當時陸軍的精英部隊,特別是配備快槍的槍騎兵,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重創了清帝國的蒙古騎兵。

英法聯軍集結大連:1860年10月13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版畫。英法聯軍的艦隊從廣州北上,先占領了大連灣和煙台,控制了渤海灣,以此為基地準備向大沽進軍。大沽位於白河的出海口,溯白河而上即可直抵北京。

關鍵的八里橋戰役:1860年12月22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版畫。八里位於通州城西,是通往北京的咽喉重地。在英法聯軍攻陷通州後,僧格林沁組織重兵在這裡抵擋聯軍的進攻。這張版畫是畫師根據英軍的隨軍攝影師費利茨·比托拍攝的照片加以想像繪製的。原照片中並沒有戰鬥的情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