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雜論】古代的廁紙

文/谷景峰 |2019.06.20
1704觀看次
字級

文/谷景峰

紙張是在西漢才出現的,後來經過東漢蔡倫的改進,相繼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再往後就傳到了中亞和印度,在唐玄宗時期(西元七五一年)傳入阿拉伯帝國。歐洲人又通過阿拉伯學習到造紙術,發現美洲新大陸後,殖民者又將造紙術帶到了歐洲,如此,到了十九世紀,造紙術就這樣傳遍五洲各國。即便如此,將紙張用於廁紙(手紙)卻是很晚的事情。

西方十六世紀才出現廁紙,而中國比西方早很多,大約在唐朝(約一三○○年前)就已經使用廁紙了。那麼在使用廁紙之前,人們用什麼上廁所呢?

在中國書籍上,使用的手紙最早記載見於元朝。唐宋之前,人們用的是一種叫「廁籌」的木片或竹片,大概是因為元朝統治者文化落後,沒有「敬惜字紙」的意識。元明清之際人們開始時用手紙拭穢,這種紙大多是沒有字的「粗紙」,至於皇宮中所用手紙是粗是細不可詳考,不過娘娘、公主、太子妃一定不會用粗糙的紙去擦粉嫩的屁屁。

據《元史》列傳第三后妃載,元朝皇帝用的廁紙是「膚卵如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的澄心堂宣紙。但史料記載了這麼一件事:裕聖皇后當太子妃的時候,對婆婆非常孝順,學李後主拿臉試手紙柔軟度,順便磨臉皮去角質,「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柔軟以進」,這紙應該還很粗糙。其實,唐宋時期,一般官員及廣大百姓應是「廁籌」與「粗紙」並用。

隨著社會的進展,衛生紙也在不斷質變。如今,衛生紙成為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但是,紙是樹木做成的,據說全球每天所用手紙得毀掉三萬棵樹木,每年用來制造廁紙的樹木需要一千萬棵。在享受廁紙為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同時,我們要節約用紙,保護樹木、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共同努力營造綠色地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