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8】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09

星雲大師 |2019.06.10
1639觀看次
字級
豐一吟繪。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殺生問題」的看法 4

佛教的正業與正命

【問】人生在世,必須工作以賺取生活所需。佛教的八正道裡,「正業」與「正命」都是強調佛教徒要有正當的職業與經濟生活,但是社會上有一些從事捕魚、屠宰、販賣釣具等殺生職業的人,他們可以學佛受戒嗎?戒的主要精神是什麼?請大師開示。

【答】佛教有所謂「八正道」,當中「正業」就是正當的行為,「正命」就是正當的經濟生活和謀生方式。
據《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如法追求衣服、飲食,乃至什物,遠離一切邪命法,是名正命。」正常的經濟生活對個人、家庭、社會而言都非常的重要,因為世間大部分的罪惡,都是從經濟生活的不正常而來。譬如開設賭場、酒家、地下錢莊、屠宰場,經營販賣殺生用的釣魚具、獵槍等商店,都不是正命。
從事不正業、不正命的人,能否學佛受戒?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在台灣有個小島叫小琉球,上面住了一萬多人。在十幾年前佛光會成立之初,島上就有個佛光分會。有一次我應邀前去跟他們座談,會長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我們這個島上的居民,大部分是以捕魚為業,這與佛教的『不殺生』是相牴觸的,但是如果要大家不殺生,我們會連飯都沒得吃,所以在這裡要推動佛教很難。」
我說:「佛教雖然講不殺生,但它還是有輕重之分。尤其殺生有『殺行』與『殺心』的分別。你們捕魚,是為了維持生活,並沒有殺的意念,就如同人死後舉行火葬;一把火,不但把屍體上的寄生蟲都燒死了,甚至連木材裡的寄生蟲也無法倖免。但是我們沒有殺的意思,也就是沒有殺心,如此縱有罪過也會比較輕,而且只要誠心懺悔,還是可以得救。」
我的意思是,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雖然主張對任何微弱細小的生命都要尊重,但是如剛剛所說,其實我們每天在無意之間傷害很多生命而不自知,例如呼吸時空氣裡沒有微生物嗎?茶食之間沒有微小的生物嗎?甚至打針、吃藥、開刀、火葬、土葬,難道沒有傷害寄附吾人身上的生命嗎?只是當下我們並沒有「殺心」,因此吾人的修養,縱有殺生的行為,也不要有殺生的「心業」;既有傷害物命的行為,便要對不慎殺害之生命生起慚愧之心,為之深深懺悔,這就是佛教戒律的根本精神。
佛教主張持戒,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也就是尊重。例如五戒的不殺生,就是不侵犯別人的生命;不偷盜就是不侵犯別人的財產;不邪淫就是不侵犯別人的貞節;不妄語就是不侵犯別人的信譽;不飲酒就是不侵犯自他的智慧。

人權與生權的尊重

佛教是一個倡導平等的宗教,例如「人人皆可成佛」、「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成佛」,都是對於人格的尊重。這種特質經過持守戒律來實踐、昇華,最終達到不僅尊重「人權」,也能尊重「生權」。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持守五戒,因此不敢學佛受戒。例如,曾有一位開布店的老闆娘說,經常有顧客上門買布,在看過布料後總會問道:「你賣的布會褪色嗎?」這時候如果照實說會褪色,生意必然做不成,因此有時候不得不打方便妄語。也有農夫說:我們種田栽水果,為了收成好,不得不噴灑農藥,驅殺害蟲,如此怎敢受戒呢?
其實五戒可以全部受持,也可以隨分受持。如《法苑珠林》卷八十八引《大智度論》說:「戒有五種,始從不殺,乃至不飲酒。若受一戒是一分行,若受二戒、三戒是名少分行,若受四戒是名多分行,若受五戒是名滿分行。」
由此可知,在家居士人人可就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容易受持的一戒、二戒,乃至三戒、四戒,精進受持,漸漸達到五戒圓滿。也就是說,即使從事不正業的人,一旦發心學佛,還是可以就自己的方便,先從少分戒受起,然後慢慢待機轉業,只要有心,世間的職業千百種,這行不做可以做那行,不一定要以殺生為業,也不一定以傷害人體的業務做為自己的職業,換個工作,還是可以生存。
甚至,工作除了提供生活所需之外,也是奉獻、服務、廣結善緣的最好修行,因此不但要從事正當的職業,而且應該具備正確的觀念,亦即所謂的職業道德。例如:
一、要有因果的觀念:不藉公務之便而貪汙詐欺、假公濟私、收受賄賂、強取豪奪、威脅利誘等;凡有所得,悉數歸公,一絲不苟。
二、要有忍耐的力量:受責不抱怨,遇難不推諉,要任勞任怨,一切想當然爾。有了忍耐的力量,才能擔當,才能負責。
三、要有敬業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認真負責,要樂在其中,遇事不推託,不以磨人為樂,要給人方便,給人服務,此即是敬業。
四、要有感恩的美德:凡事感恩,感謝老闆提供工作機會,感謝同事、部屬協助我們工作等,有了感恩的心,不論多忙、多累,都會歡喜的去做。
因此,發心學佛後,除受持淨戒外,更需進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廣修善業,並以「八正道」為生活的準繩。
所謂「八正道」,即正當的見解、正當的思惟、正當的語言、正當的職業、正當的生活、正當的禪定、正當的憶念、正當的努力。能將佛法糅合在生活中,才堪稱為一個正信的佛弟子。(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