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暴露 增心血管病風險

陳玲芳 |2019.05.25
1373觀看次
字級
塑化劑的產品環境中無所不在。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環境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為國人健康風險再添一樁!除了已知塑化劑生殖毒性,可能影響生殖功能,根據台大醫院蘇大成教授領導的團隊,歷經十年長期研究,發現塑化劑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亦即頸動脈內中層厚度,明顯呈「正相關」劑量效應;換言之,塑化劑暴露愈多,愈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團隊於二○一六年,針對七百九十三名平均年齡二十一歲、代謝能力佳的年輕人加以研究;發現DEHP塑化劑暴露愈多,內皮細胞功能失常風險愈高,未來發展成動脈硬化的風險也隨之提升。二○一七年研究,則看到DEHP塑化劑暴露愈多,愈會影響血糖、胰島素阻抗與睪固酮素,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臨床教授暨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表示,塑膠成品添加塑化劑後,被廣泛應用於生活中,簡直「無所不在」,舉凡保鮮膜、塑膠袋、塑膠容器、塑膠玩具、塑膠墊板、化妝品或香水(定香劑)、生理食鹽水點滴袋、醫材管線等,都有塑化劑成分。他呼籲環保署、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共同正視塑化劑對國人的健康危害,針對標示或其他減少國人暴露替代方案,提出對策。

可能促成第三波管制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指出,台大最新研究成果,點出塑化劑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為台灣本土研究極重要成果,也可能繼塑化劑被證實有生殖、內分泌危害而引發國際間二波管制措施之後,再度引發第三波管制。如何避免塑化劑毒害?詹長權建議,可參考歐盟作法,以兒童家中與幼稚園等活動場所為主,只要是會持續接觸十分鐘,或一天間斷接觸達三十分鐘物品,即應優先避免。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二○一一年塑化劑事件爆發時,林口長庚曾開設一個塑化劑特別門診,民眾如果懷疑自身受到塑化劑汙染,可前來掛號做健檢。他還記得,有個媽媽帶著國小低年級兒子來求診,手中帶了一包被衛生主管機關公布「含有塑化劑的益生菌」,令他印象深刻。

他提醒,生活中要遠離塑化劑,除了環境中的暴露,避免室內過度裝潢、減少使用化學芳香劑,避免使用塑膠製品盛裝食物,特別是高溫食物。孕婦或哺乳中婦女,飲食要避免含有環境荷爾蒙,如重金屬、戴奧辛、含塑化劑的食物。平時要多洗手、多喝水、多運動、多吃新鮮蔬果,避免灰塵中殘留的塑化劑危害,以及加速體內新陳代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