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現代人研讀佛教經典的心法祕笈(五)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2019.05.05
2269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Q4:如果我的慧根不及,讀不懂佛經,該怎麼辦?

不少人開始學佛時,讀不懂佛經,心中罣礙自己慧根不及。如果之前從未接觸過佛經,一開始讀不懂,這是很普遍、很正常的情況,不涉及「有無慧根」的問題,所以不用罣礙,也不要氣餒。就像一般大眾在沒有足夠相關知識背景的情況下,讀《春秋》、《左傳》、《楚辭》、屈原的《離騷》、劉勰的《文心雕龍》、亞當.史斯密(Adam Smith)的《國富論》、馬丁.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等經典之作,同樣也是讀不懂,一點都不足為奇。

在上一個問題「佛經會不會很難懂」的討論中,我已經解析說明了,一般大眾會覺得佛經難懂的因素,主要是不熟悉佛經裡的諸多專有「名相」與基本概念。然而,這並不是研讀佛經所獨有的現象,而是共通於所有專業學科的普遍情況,每一個領域都有其專業術語或行話(technical words, terminology, jargon),而且很難翻譯成白話,同業的內行人耳熟能詳、一目瞭然,外行人就可能不知所云。譬如:「可微分流形(differentiable manifold)」一詞,在數學、拓樸學、物理學、古典力學、廣義相對論……等學科裡面,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但是對一般社會大眾而言,等於是外星人的語言。

因此,要讀懂佛經的第一步,就如同要讀懂哲學、物理學、經濟學一樣,就是要先具備基本知識,並熟悉其專有名相,可以先從一些入門的概論讀起,例如:星雲大師早年著作的《釋迦牟尼佛傳》、《十大弟子傳》、後來編著的《佛光教科書》(全套共有十二冊)、方倫老居士編著的《佛學教本》(初級、中級、高級)、淨空法師編著的《佛學十四講表》、林世敏老師著的《佛教的精神與特色》……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入門書。還有不同作者編著的《佛學概論》,各位讀者可以上網搜尋,或者到圖書館及書局查詢。

還有許多工具書可以運用,在此特別推薦:佛光山慈怡法師主編的《佛光大辭典(增訂版)》,這是當今最完備的佛學辭典,而且為了順應e世代潮流所需,不但有電子版(光碟及隨身碟),還有網路版可以線上查詢,甚至有iPhone及iPad適用的App版,可以說是極為方便。

此外,還有一些歷代祖師所著作的論典,可以幫助我們進入佛法的堂奧,例如:智者大師所著的《法界次第初門》、世親菩薩作∕玄奘大師譯的《大乘百法明門論》、藕益大師著的《閱藏知津》……等等。《大乘百法明門論》從唐朝到現代,一直有很多人研習,除了窺基大師的《大乘百法明門論解》之外,現代也有不少白話註解或講義,還有許多研習班可以學習研討,各位讀者可以上網搜尋。

現在全台灣各地的寺院道場或居士團體,都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許多佛學概論或經典研習的課程,可以說是資源到處皆有,只要有心學佛,不愁沒有門徑。當然,其中也有一些「附佛外道」魚目混珠,搞個人崇拜、靈異感應、灌頂加持……等裝神弄鬼的行徑,因此要能夠分辨正邪。只要沒有非分的希求,不迷信神通靈異,不妄想不勞而獲,就不容易上當。我們可以多方請教已經學佛多年的師長好友,就不會輕易誤上賊船。

其實,要想真切地讀懂佛經,最需要具備的並不是慧根,而是一種「熱切的求法心願」,意欲深入經藏一窺堂奧,再加上「耐心」與「恆心」。任何人即使原先慧根不及,也可以從現在開始培養、紮根,就如同《阿彌陀經》裡的十六大阿羅漢之一的「周利槃陀伽」,雖然天生魯鈍愚笨,但是在經過佛陀的慈悲開示之後,他「依教奉行,老實修行」,一樣能夠開悟證果。因此,大家在開始研讀佛經時,如果遇到困難,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信心動搖,即使目前慧根不及,也可以開始一步一腳印,努力紮根,只要求法的心願深切,堅持不動搖、不懈怠,假以時日,慧根自然成熟。

《楞嚴經》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因此我們若能充分運用「耳根的聽聞功能」,以朗讀與持誦經文的方式切入,假以時日,佛法自然內化於心中,這是一種簡捷卻極有功效的微妙法門。我在上一系列的專欄文章〈現代人如何修持「一心不亂」與「正念現前」?〉中,已經詳細解說了,從「音聞」的修持,可以進入「三昧」的奧秘與殊勝。因為篇幅的關係,於此不再重述,請讀者自行參閱上一系列文章。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