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現代人研讀佛教經典的心法祕笈(二)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2019.04.14
1946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Q1:現代人為什麼要研讀佛教經典?研讀佛教經典有什麼利益?(續)

佛教的經典包括「經藏、律藏、論藏」三大部分,統稱為「三藏」。佛門僧眾,有精通經藏者,就稱為「經師」;有精通律藏者,就稱為「律師」,有精通論藏者,就稱為「論師」,而精通「經、律、論」三藏者,則稱為「三藏法師」,例如鳩摩羅什、真諦、義淨、玄奘大師等。

經藏的內容即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語、所傳的教義;律藏的內容即是僧團生活的規約,佛弟子的戒律,也是修行的規範準則;論藏的內容即是有系統地解釋經藏的義理,或者深入分析、詮釋經藏的哲理。

根據《華嚴經》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靜坐思維,成等正覺之後,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

這就是說明,釋迦佛陀在大徹大悟、成等正覺之後,正面地肯定大地所有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換言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成佛的潛能。但是因為眾生累積了很多無明煩惱與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此就有待佛陀的開示、啟發與教導,而能破迷啟悟。

根據《法華經》〈方便品〉的記載,釋迦佛陀明白地揭示,諸佛世尊為何要來世間說法的本懷:「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上面這段經文,說明了應化世間的本懷,就是為了化導大地的眾生,解脫生死煩惱的束縛。經文當中有四個關鍵字,就是「開、示、悟、入」,即是開示眾生悟入佛的知見;換言之,佛陀降臨世間的目的與用意,即是在教化與引導眾生破迷啟悟、斷惑證真,令眾生開悟並證入與佛陀同樣的智慧知見。而佛陀教化的所有內容,也就是「法寶」,都蘊藏在經典之中,所以經典就是幫助我們破迷啟悟的「智慧寶藏」,也是引導我們突破生命困境、提升生命境界的「武功祕笈」,所以我們要上寶山、入寶藏、開寶庫、取寶物。

另外,我要順便補充說明的是,很多人都認為佛教經典浩如煙海,而有「望洋興嘆」之感,而認為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就只有一本《聖經》,多麼簡單明瞭。其實這是非常大的誤會,猶太教與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經典,並不是只有一本《聖經》而已,也是包含有許多部經書的,以下簡要地向各位讀者說明。

猶太教的經典《塔納赫》(Tanakh)一共有二十四部,又稱為「二十四書」,分為三大部分:(1)《妥拉》(Torah),通稱為《摩西五書》,是《希伯來聖經》最初的五部經典,(2)《先知書》(Navim),(3)《聖錄》(Ketuvim),每一部分之中的細目就不詳述。

天主教的《舊約聖經》包含四大部分:(1)《梅瑟五經》(Five Books of Moses),等同於猶太教的《摩西五書》,(2)《歷史書》,(3)《詩歌智慧書》,(4)《先知書》,每一部分之中還有若干細目,在此就不詳述。

基督新教的經典,則除了上述的《舊約聖經》四大部分之外,還有《新約聖經》二十七部,分為五大部分:(1)《四福音書》,(2)《使徒行傳》,(3)《保羅書信》,(4)《大公書信》,(5)《啟示錄》,每一部分之中還有若干細目,在此就不詳述。由此可見,猶太教與基督宗教的經典並非只有一本,雖然不如佛經那樣浩瀚,內容也是相當繁複的。

Q2:古代的經典能夠帶給現代人及現代社會什麼樣的指引與啟示?

經典裡面所含藏的智慧義理,其實是無分古今,反而是歷久彌新。人生雖然變化無常,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經典的內容及義理,不僅僅是一般的知識或道理而已,更重要的是修道的指引與證悟的心法,這是現代社會與現代人極需的精神指南與心靈藥方。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