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失智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9.04.14
2559觀看次
字級
依來法師 圖/人間社
妙僧法師 圖/人間社
楊淵韓居士 圖/人間社
馬子嬌居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台灣面臨人口老化、長者失智等諸多問題,身為家屬應如何因應?」佛光山法寶堂「人間佛教幸福百法」系列講座,四月七日於法寶堂舉行,講座主題「預防失智」。由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主持,佛光聯合門診執行長妙僧法師、社團法人中華護智協會理事長楊淵韓、國際佛光會雲水分會督導馬子嬌與談,從預防失智與護智的論述與方法,讓與會聽眾了解身心健康與護智的重要。

「如何預防失智?」依來法師表示,全世界最緊張的病症,不是癌症,而是失智。佛光山不講「失智」,而談「護智」。大腦需要照護,學佛讓身心歡喜安定,認識護智知識與常識,照顧自己身體健康很重要,透過早期失智篩檢AD8宣導影片,讓民眾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站咧無元氣,坐咧就哈戲,倒咧困抹去,見講講過去,現講現忘記,出門無地去。」妙僧法師以智慧俚語,點出許多人把老人看成「老番顛」,其實,老不一定是老番顛,例如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逾八十高齡,仍表現出色,退休後也勤於閱讀。他指出,中華護智協會去年培訓早期失智篩檢五百二十三位種子教師,雲水分會的護智老師對佛光會南區協會六十歲以上會員一萬七千零一十三人進行篩檢,其中疑似失智者一千三百四十九人,轉介醫院有二百二十七人。

「護智不失智,佛光守護你。」針對失智高危險群,如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等因子防護篩檢。成立護智關懷據點,同時開發護智APP,許多學員家屬寫感謝信,道出「感謝護智協會幫助我,協助我度過困境。」培訓安樂老師與照顧者,讓學員身心獲得安樂,及家屬座談會提供心靈的支持。

「如何照顧失智者?」馬子嬌提及照顧失智者的原則,勿嘲弄或責罵;多微笑、輕觸肢體給予刺激,留意失智者剩餘能力,多給予讚賞、鼓勵與陪伴。與失智者溝通的技巧,語氣柔和,耐心傾聽、眼睛注視患者、說話簡單扼要、照顧者對患者表達愛與關懷,不指責、不爭辯等。跟失智者互動,唯有以「愛」與「了解」當橋梁。

另外,打造失智患者安全的居家環境,可利用顏色或圖片區分,讓患者容易辨識房間的功能。馬子嬌提醒照顧者,「長者無辜,有時會忘了你是誰,懂得變通與忍耐,適當表達關懷。」照顧者遇到困難,可撥打衛福部一九六六長照服務專線,或撥打諮詢電話0800-474580申請居家服務員,獲得喘息照顧的機會。

依據全世界醫學研究與發表,楊淵韓指出,老年失智是因大腦萎縮退化引起三大症狀:日常生活能力、行為紊亂、認知障礙。失智者最大的問題,在於「年紀」。他透過門診個案剖析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的差異。正常大腦一千二百公克,生病大腦不到六百公克;男性容易中風,女性容易失智,這是男女在大腦的差異。失智的高危險因子,有心房顫動、高血壓、糖尿病等。

楊淵韓表示,有一位先生為照顧失智的太太,身心疲憊,太太因失智症性情大變,先生就站在眼前,但太太卻認不出來,恩愛夫妻成為「全天下最遙遠的距離」,這對一個家庭是最大的殺傷力。延緩老化,須透過「肢體運動、心智活動與社會參與」,三者並行。臨床發現,持誦「六字大明咒」、禪修、抄寫書法,對延緩記憶力退化與增進情緒的穩定有一定幫助,建議大家可以藉修持護智。

依來法師總結,「活到老,學到老,老伴不可少;多運動,沒煩惱,天天運動不會老;體能好,有正信,失智風險就減少。」勉勵大眾,趁著身體健康時,把握機會與人結緣,走出去服務大眾,千萬別做孤獨的老人。最後介紹宜蘭仁愛之家居住環境優美,長者白天上課寫書法、唱歌跳舞畫畫,來增強眼、手、腦的協調,達到護智的功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