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25年 功過待評估

周祝瑛(台北市/政治大學教授) |2019.04.10
1699觀看次
字級

周祝瑛(台北市/政治大學教授)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由台大教授黃武雄等人發起的民間「四一○教改大遊行」,今天進入二十五周年。當時提出四大訴求: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

這個堪稱台灣解嚴後第一個由民眾聚集參與,呼籲改變政府由上而下施政方式的社會運動,形成了一股社會壓力, 促成行政院於同年七月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由李遠哲擔任召集人,負責國內重大教育改革方案的研議與諮詢等任務。

一九九六年九月公布教改總諮議報告書,提出:教育鬆綁、帶好每一個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等五大教改方向,並列出八個優先實施項目。一九九八年行政院依據教改會提出的建議,五年間(一九九八至二○○三)挹注一千五百餘億元,推動十二項教改方案,可說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跨世紀教改工程。

從這段教改歷程,可看出當時四一○教改的影響,包括在「教育理念」上,推動教育現代化,尊重個體自主,重視各族群與弱勢教育,而後形成多元化教育政策。在「教育自由化方面,提倡讓人民擁有自由選擇教育權;在「教育法規」上,制定教育基本法,鼓勵私人興學。並支持小班小校,全面開放教科書,廣設高中大學,調整高中職比例;在師資培育上,則打破過去由師範體系主導的培育方式,放鬆教育資源管制,引進市場機能。

不過,當一九九八年各項教改逐漸推動時,校園出現許多亂象,如:校長遴選、教師會和家長會進入校務運作等,影響校園運作機制。加上往後選舉頻繁,中小學教育備受地方政府與議會輪替所影響。尤其當時四一○教改提倡「廣設高中大學」,在台灣選舉民粹自各方學校升格改制等壓力下,短短十多年間,高中與大學數量快速增長,但教育品質並未隨之提升,也導致許多學生不問性向與興趣,選擇普通高中與大學就讀,限制了技職教育體制的發展。尤其,這項訴求並未考量到國內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的因素,造成日後許多學校招生困難,必須關門的命運。

無論是四一○教改或教改會在當年倡議或規畫教改時,並未預期往後台灣社會經歷如此大的變化,也無法預料當年教改的理想與規畫在執行過程,會經歷教育部長等快速更替,政策難以持續的境地。

但四一○許多教育理念,早已深植人心,大多規畫方向也影響台灣教改政策法規的修訂。尤其,在近四分之一的世紀中,台灣四十歲以下民眾及其家長,都曾經歷這段歷程,更目睹國內各級學校在課程、教學、師生關係、甚至升學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改變。四一○教改大遊行當年為台灣教改點燃了第一把火炬,至於它的歷史功過,則有待後人持續評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