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虎臥鳳闕古人品評書法

文/陳牧雨 |2019.03.26
7011觀看次
字級
中國書法是一門很獨特的藝術,主要是因為中國人使用軟性的毛筆寫字,跟西方的硬筆有很大的差異。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中國書法是一門很獨特的藝術,主要是因為中國人使用軟性的毛筆寫字,跟西方的硬筆有很大的差異。

東漢大書法家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意思是因為筆軟,所以就能寫出許多變化的字體。於是,在中國歷代就產生了很多書法名家,而且這些書家作品各具特色,因此,有人著書或專文討論、品評這些書家的作品。

由於從事書法創作或著文品論的都是文人,用詞遣字本就優美,如果不以書論而單就文章的用詞遣字而言,也都極優美,而且往往形容得令人拍案叫絕。如梁武帝蕭衍評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作品說:「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龍跳天門」是指鯉魚躍過龍門而化為龍的情景,當然是用奮力一躍,接著幻化無窮。而「虎臥鳳闕」則是形容蓄勢待發,欲起先臥、欲前先後,形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又含蓄的力道。

不過對此,宋代書法名家米南宮則不以為然。他說:「歷觀前賢論書,證引迂遠,比況奇巧,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是何等語?或遣詞求工,去法愈遠,無益學者。」意思是前賢論書,遣詞用字一個比一個奇巧,於是愈奇巧愈離書法的法度逾遠,對於學習書法的人沒什麼幫助。

不過,也有人持正面的看法。比如明末書家傅山《題自臨蘭亭後》說:「吾懸擬龍跳似之,尚恐虎臥不盡其變。」意思是自己的書法學到了「龍跳天門」的感覺,卻還沒到達「虎臥鳳闕」的含蓄境界。

確實,這種「比況奇巧」的論書,在歷代書家中是屢見不鮮的。比如,唐朝孫過庭的《書譜》說:「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就是以自然界的狀況來比擬書法的勢態與變化。

宋.黃庭堅草書〈談道章帖〉中也有:「公主擔夫爭道,其手足肩背,皆有不齊,而輿未嘗不正。」意思是,兩個人狹路相逢,或一起過獨木橋或狹路時,要相互側身而過,因此身體勢是敧斜不正的,可是還是要保持平衡,不然就摔倒,尤其又有擔夫挑著東西。這樣形容書法結構上的穿插必讓所形成的張力,是很容易瞭解的。

不過,也有些人真的形容得過分了。比如袁昂(四六一~五四○年),奉命品評歷代書家作《古今書評》,該書對王右軍、王子敬、羊欣等二十五名自秦漢至齊梁的著名書法家,逐一加以點評。然而,使用文字極其簡潔,惜墨如金,如:「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邯鄲淳書應規人矩,方圓乃成」等,或還易體會其所言。但如「庾肩吾書如新亭傖父,一往見似揚州人共語,便音態出」、「羊欣書似婢為夫人,不堪位置,而舉止羞澀,終不似真」、「陶隱居書如吳興小兒,形容雖未成長,而骨體甚峭快」等則太過抽象,還真的須有豐富的想像力,否則很難讓人想像這樣勢態的書法作品,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

不過,如果以文學的角度來欣賞這些文章,其實也不失為絕妙好文。同時品讀之際,也讓我們更佩服這些前賢們,用盡腦汁、殫精極慮,想辦法要讓人們瞭解書法的這門藝術,所下的功夫與精神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