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篇篇散文蘊含文學史料讀《我們種字,你收書》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2019.03.24
2056觀看次
字級
《我們種字,你收書》圖/爾雅出版社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放眼當今文壇,創立於一九八三年七月的《文訊》雜誌,是一個多功能的雜誌。這個月刊型刊物,每期以登載文壇近況及活動、文學人物特寫、文學理論專題報導、書評等,並有專為年輕寫作者及資深作家分別開設的「草原副刊」及「銀光副刊」等創作專欄,可說是內容豐富的文學雜誌。

比較特別的是,《文訊》雜誌的工作同仁,又擔負起整個文壇史料的蒐集、整理工作及文學活動的主要聯繫、承辦者,對老、病作家的關懷及作家的聯誼,也辦得很成功。故附設有一個「文藝資料中心」的《文訊》雜誌社,也幾乎是作家們的另一個心靈故鄉。

猶如一部台灣文學史

《文訊》雜誌的社長封德屏,在一九八四年進入《文訊》雜誌,一九九二年接任總編輯後,帶領著文訊團隊走過風風雨雨,她不只挺住了,沒讓這本文學刊物停刊,還擴大版圖,成立紀州庵文學森林館,及編印各種文學工具書等等。

最可貴的工作之一,就是本身也具作家身分的封總編,在每期《文訊》雜誌的前面,以散文的風格,寫下一篇「編輯室報告」。但她不只單純報導雜誌的簡要內容,而是以她寬廣的視野,描述一個月來的文學近況;以關懷的慈心,悼念去世的作家;有時則以抒情的文筆,感懷文學的歷史回憶。總之,這些前言單篇讀來文采斐然,但若二十多年來彙整起來,也猶如一部當代的台灣文學史。故二○一四年,這些「編輯室報告」彙集成《荊棘裡的亮光——文訊編輯檯裡的故事》一書,作家王鼎鈞先生便以「觀其微瀾,集其大成」,表示由每篇千字左右的前言,編集成書後,卻隱然可見多來台灣文學發展的逝者如斯。

如今五年又過去了,這本《文訊編輯檯裡的故事》,又出版了第二集,取名《我們種字,你收書》,除了賡續呈現這五年來台灣文壇的狀況外,也報導了許多文學出版、史料保存和研究的進行工作,而且,對作家的老病、離去,依舊關心、緬懷。透過她的編輯室報告,在文學逐漸式微的現在,我們才憶起許多消失已久的作家名字,他(她)們的凋零。透過封總編在每期《文訊》的簡要報導和文學人、事、物的感懷,或許這篇篇的散文式編輯報告,以後也是台灣文學史料的一部分。

添加彩色與黑白圖片

若讀者說,每期都讀過《文訊》了,也看過前面的編輯室報告了,何須再讀這種合輯之作?但筆者認為讀成書有連串貫之的滿足感,更能找到文學史發展的前因後果,何況,書中各篇皆添加了不少相關的彩色照片或黑白老相片,是讀雜誌時沒有的,更使這本書添加了文學史料的繽紛義涵。

這本書也是封總編文學行路上,編輯工作告一段落的總結。寫了超過二十年、二百四十五期的「編輯室報告」,將交棒給副總編輯,或許她這種蘊涵文學史料的散文式「編輯室報告」風格,以後也是台灣文學史的一個元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