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傳承】 耳濡目染的慈悲

文/盛宜俊 |2019.02.20
1363觀看次
字級

文/盛宜俊

同事裡有位陳老師,一向充滿愛心,除了會定期照顧住家旁的流浪貓犬外,也常捐款救助社會弱勢機構。這些善舉,除了與他熟識的人知曉外,平常不曾向旁人提及,總是默默行善。

雖然陳老師不是素食者,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則:現撈的活海產不吃,現宰的魚肉不買。在某些機緣下,甚至會花錢買下路邊攤販捕獲的野鳥,或者到魚市場購買淡水活魚,然後帶到適當的埤塘或野外放生。

我曾好奇問他,做了那麼多布施和放生的好事,是不是得到過什麼福報?他認真回答說:「說來你可能不信。我曾多次向菩薩許願,想用行善來消除平日間無意犯下的罪愆,結果好幾次遇到關卡時,居然皆能屢屢轉危為安,神奇到匪夷所思。」

長期耳濡目染下,陳老師的一對兒女,自然而然地也跟著效法他的善行。

有陣子鄰居家遭遇鼠患,那戶人家刻意在大門邊放置了捕鼠籠,頭一天傍晚就捉到了一隻老鼠。陳老師的兒子看見了,趁著鄰居還沒發現,趕緊拿著籠子到離住家有點遠的草叢放生。不巧拿回來時被鄰居發現,還被當成賊,場面尷尬到不行。陳老師幫忙解釋了老半天,說孩子心腸軟想放生,才會不告而取,方才化解了一番爭執。

陳老師的女兒也很懂事,每次他拿著廚餘外出餵養貓犬時,女兒會興致勃勃地吵著要跟,還會耐心地幫忙將報紙鋪在地上,放上剩飯剩菜,再親切地叫喚流浪貓狗來進食。等牠們都吃完後,女兒也會仔細地整理善後,並和動物們話別。

我稱讚他孩子教得好,都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然而陳老師卻說,其實他很少對孩子說教,應該是自己的身教起了作用,才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

是啊!行善不光是嘴巴說說,重要的是身體力行。父母是孩子們最早的模仿對象,對他們價值觀的影響甚鉅。在教育子女方面,即使大人說得再怎麼頭頭是道,如缺乏行為上的引導,縱使能暫時規範住孩子的行為,卻不一定能內化為孩子的思維。

愛心是能感染和學習的,當然也是能傳承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