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30

星雲大師 |2019.02.19
1346觀看次
字級
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從2008年開始舉辦國際公益旅行,引領青年開闊視野,展開人道關懷。圖為第四屆佛光青年團印度公益旅行,在菩提迦耶一所孤兒院裡,教孩子們畫畫。圖/妙熙
2017年印度公益旅行─佛光山印度佛學院。圖/國際佛光會青年總團提供

佛教對「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6
文/星雲大師

青少年如何增長國際觀

【問】現在是資訊爆炸時代,學習外語能讓人更快掌握新資訊。請問大師,學習外語的訣竅或如何才能增長國際觀?

【答】為拓展國際觀,邁入全球化,語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學習語言沒有特別的訣竅,貴在勤勉,勤說、勤聽、勤讀、勤於創造講說的環境,並與日常生活做結合,才能提升學習的速度與效果。
除此,學習語言要經常溫習、不斷醞釀,倘若一味地強記,不能製造複習的機會,將隨著時間的日久而生澀。學習語文不是強記就行,強記不會記得很久,而是要用心,所謂「讀書四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常聽人家說:「我已經三年、五年不講某某語言,忘記了!」這是功夫紮得不夠深。學習語言要每天持續,但也不要求多,好比吃飯,三天的飯不能一天把它吃完,每天學一點,久了自然就有成長。
說到國際觀,先從國際禮儀說起。在物質文明、經濟成長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往來更加密切,凡事要講究禮儀,才能維持彼此間的和諧,倘若老是失禮,開會遲到、會議中閒話、不守秩序,國際形象也會因此大打折扣。但是禮儀並不是到了需要的時候才學的,平時就應該養成習慣,好比手機禮儀、餐桌禮儀、航空禮儀、社交禮儀等都要留意。
學習國際禮儀,要先革除自己的陋習。青少年時期是塊璞玉,是最佳的雕琢時期,言行舉止要學習寧靜安詳、雍容華貴、端莊大方,展現態度的穩重。如何拿筷子、執刀叉比較容易,但是講話聲音要小、舉止行為要得體卻不容易,所以平時就要培養,否則一旦成為習慣,就很難調整了。
我常說這是一個有聲音、有動作、有色彩的時代,但是聲音、動作、色彩也要恰如其分,才能為人所欣賞。好比佛光山初創之時,殿堂的柱子全部都漆成大紅色,為什麼?因為當時佛教給人瞧不起,認為佛教是青燈古佛、暗淡無光的宗教,所以當時就用華麗的顏色來展現蓬勃的朝氣,但是現在社會進步,大家對佛教苦苦惱惱的印象已經改變,所以我們也把柱子的顏色統統都改成咖啡色,這是因應時勢而有的階段性發展狀況。因此,青少年也要懂得觀察時代的發展和國際的變化,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國際觀不是常到國外走走,或是對各國有粗淺的認識就是國際觀,真正的國際觀是對整個世界的脈動、趨勢及各國文化等有充分的認知。而認識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要「走出去」,好比漢、唐時期,因為外交能走出去,所以締造了歷史盛世;而清朝末年,則因為封閉自大,將國家帶向被列強欺侮的悲傷之地。
增進國際觀更重要的是思想要走出去,走出去才能讓思緒海闊天空,才能心包太虛;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容納的世界就有多大。
現在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國際教育,好比美國將國際教育列入教育優先政策、日本在中小學課程添加國際理解教育、英國推動中小學與跨洲學校交流等等,無非都是為擴展年輕學子的國際觀。
青少年時期若能養成對國際的關心,不僅打開視野,更能遠離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思想,對於心胸的開闊、人際的關係也將更有助益。

 
【問】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一旦對事情感到不滿或遭受壓力無法突破,容易以自我傷害的方式來發洩情緒。請問大師,青少年要如何適度發洩情緒,父母、師長又當如何教育學生、子女,才不會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礙?

【答】有人說情緒失調等問題,是由於壓力太大所造成,其實不能把這些情況完全歸罪於壓力。我幼年在叢林出家,接受嚴苛教育,也沒有躁鬱、憂鬱症啊!即使是苦不堪言,還是要忍耐。
說實在,這個時代就是太自由、太開放,有了胡思亂想的空間和機會,才會造成這麼多精神疾病的問題。
打開報紙、電視,幾乎都是社會亂象的報導,沒有深度、沒有道德、沒有善美的社會,怎麼不會引發精神疾病呢?憂鬱症是二十一世紀三大疾病之一,社會進步,不但沒有帶來快樂,卻增加了人們精神上的壓力,令人聞之不勝唏噓。
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人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情緒表現,倘若長期壓抑,有時會因為心理過度負擔,造成身心上的某些障礙,因此,適度的發洩也是有必要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年輕氣盛,又多愁善感,一旦遭受壓力無法突破,容易以不當的方式來宣洩,因此,更加需要給予情緒上的引導。
為了避免因為情緒失控而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藉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比方散步、唱歌、運動、爬山、聽音樂、學舞蹈、戲劇表演、投入工作、結交善知識、訓練各種技能、學習語言等,以沉澱紛亂的心靈。或是改變想法,正向思考,帶著積極向上的活力面對發生的困難;內在向上的能量,也能平衡不愉快的情緒。甚至培養幽默感,適時地解除緊繃的氣氛,也能舒緩壓力。
在心理調適上,青少年應該做好自己,不要常常與人比較、計較。老是希求自己樣樣出色、樣樣比人好的人生,一旦無法如願,內心就會感到空虛、無力。所以,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生活才能安然自在。
人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是過度的情緒反應,卻是需要避免的。因此,面對青少年的壓力,為人父母、師長者,應該給予適當的協助,在快樂環境中長大的小孩,才能有健全的身心。對於青少年的教育,更要避免消極的勸阻,改以鼓勵代替責備、以慈愛代替呵罵、以關懷代替放縱、以同事代替隔閡。
青少年血氣方剛,過於責罵,會產生叛逆心理:「反正你認為我壞,我就壞到底吧!」所以,對於青少年的缺點要多包容,以鼓勵來勸勉向上。例如:「啊!你今天只挑了三擔水,這麼少,真沒用啊!」這樣講話容易使人產生挫折感,換個話說:「啊!真好,今天挑三擔水,假如明天再增加一擔,那就更好了。」如此,反而能激勵他奮發向上。
當然,父母也不能過度放縱孩子,否則會造成他為所欲為的行為;但也不能過分威權,否則會讓子女產生敵意。青少年時期最需要的是關懷,例如世界著名的海倫凱勒,自小殘疾,曾因別人不懂自己的表達,一度情緒暴力,但是在老師的關懷之下,改變了他的一生,使他日後成為舉世聞名的偉大人物。
另外,現代教育當注重「同事攝」,老師和學生相處要能打成一片,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在同一個模式中成長,要能讓他在不同中各自發揮所長,在不同中互相包容。讓學生覺得你了解他,而不是拂逆他,讓學生覺得你很體貼、值得信任,他自然就能接受你的教導,也就能避免彼此的隔閡。
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的宗教。例如,佛陀教育弟子不用打罵、責備的方法,大都是用譬喻、鼓勵的方式,不傷害弟子的尊嚴。又好比一進入寺院的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滿臉笑意的彌勒佛。所以,佛教是以愛和歡喜來攝受人的。
總而言之,對於青少年的情緒反應,除了為人父母、師長應多予關心,青少年本身也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情緒出路,以確保能儘速遠離煩惱的漩渦。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