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29

星雲大師 |2019.02.18
2058觀看次
字級
日本山梨縣富士河口湖町。圖/人間社記者李明軒
日本山梨縣富士河口湖町。圖/人間社記者李明軒

佛教對「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5
文/星雲大師

青少年如何做生涯規劃

【問】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要結交好的朋友,才能互相學習、成長,如果結交到不好的朋友,可能因此誤入歧途。能請大師給予青少年結交朋友的建議嗎?

【答】生命無常,稍縱即逝,因此人無論年歲多少,都要把握有限的生命,適當的規劃人生,才能提升生命的層次。有了生涯規劃,縱使偶遇挫折也會因為有目標、有方向而不致氣餒。好比遠近馳名的杭州雷峰塔雖然倒了,相關單位也計劃在原址重建,但是大批觀光客的湧入,仍是為了參觀舊塔而來。同樣的,這對我們來說,代表的意義就是人從哪裡倒下並不是嚴重的問題,重要的是,如何從倒下的地方再站起來。
每個人的生涯規劃都不同。例如孔子十五歲立志向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印度的修行人,第一個二十年是學習的人生,第二個二十年是服務的人生,第三個二十年為教學的人生,第四個二十年是雲遊的人生。而我的人生規劃是以十年為一期,分別是成長的人生、學習的人生、參學的人生、文學的人生、歷史的人生、哲學的人生、倫理的人生及佛學的人生。
所謂「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凡事有規劃就不容易走叉了路。好比耕種,不要老是奢望神明、佛祖賜予我們豐收,俗話說:「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凡事還是要靠自己努力爭取;因果法則是必然、絲毫不爽的。
我個人喜歡增加別人的信心,而不歡喜聽人家說洩氣的話,因為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朝著自己的目標發憤圖強。但是規劃自己的未來之前,要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智能、興趣、志向和能力,才不會因為理想太高卻達不到目的而憂悲苦惱。
有位徒眾讀書的條件並不是很具足,但卻執意要念書、求得學位,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堅持呢?」他說:「我要繼續讀書,我要學習做法師。」我一聽,「唉!阿彌陀佛!怎麼不自知呢?」其實,他燒得一手好菜,只要願意到廚房發心服務,典座個十年,自然就能獲得大家的肯定和尊敬,但是他卻寧可捨去長處不給人用,以為只有讀書才能做法師,實在是不了解自己。雖然「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也要用得恰當。
說到生涯規劃,頭腦好、口才好的人,可以規劃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好比作育英才、著書立說、從事學術研究等,過一個智慧教育的人生。
你說我智慧、口才都不好,只要精神力佳,同樣可以有所貢獻,好比到養老院、育幼院、機關團體從事服務、關懷的工作,哪怕是為人家看門、掃地都行,過一個社會服務的人生。
你說我慈悲心不夠,要從事慈善的工作實在沒辦法,想要在工商界做事賺錢,那也不要緊,不過,要做就要立志做得正正當當、童叟無欺。在中國,為什麼要把農夫擺在士農工商裡的第二位,跟讀書人擺在一起呢?因為農夫多半比較老實、正派,收成多少、能賣多少都有一定的標準,沒有暴利的非分之想;但是工商界人士,往往會出現奸商、刁民、偷工減料的事情,這是不當的行為,所以要立志過正當工商的人生。
你說我對這些都沒有興趣,那也沒關係,可以選擇過一個淡泊生活的人生,好比可以有個宗教信仰,在宗教力量的驅使之下,自己能安分守己、勤勞奮發、樸素淡泊、隨遇而安,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名聞利養、虛假浮華會毀滅我們的人生,因此,做人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很要緊。
另外,生涯規劃還可以從生命四期來作規劃。少年時期,要有禮讚生命的感恩,感謝所有幫助自己成長的人;青年時期,要有自我肯定的信心,勇於表達理想和志願;壯年時期,要有活水源頭的精進,展現茁壯的生命力;老年時期,要有平靜歡喜的生涯,凡事都能隨遇而安。
青少年生涯規劃的內容可以是為學業、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總之,有了目標就不會徬徨。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光陰裡,能為人間留下貢獻、留下功績,也才能創造生命永恆的意義。

【問】現在青少年的問題愈來愈複雜,如沉迷網咖、翹家、逃學、詐騙、暴力、幫派、自殘、飆車、嗑藥等,能請大師為這些青少年開示嗎?

【答】這許多問題怎麼開示呢?還是可以開示,開示什麼?開示佛法,因為有佛法就有辦法!
今日青少年偏差行為的造成,說實在,不是沒有原因的,正是其與大環境之間無法取得和諧關係,致使表現出與常態不同的變相行為,以滿足需求或麻醉自己。好比在工商業社會裡,父母一心一意地賺錢養家,卻忽略了對子女的關懷,兒女在缺乏關愛的環境下長大,內心孤獨寂寞,便逐漸尋求外在的支援及娛樂的刺激,或是以翹家、逃學來表現自己對家庭的不滿。如此,在不良環境中長大的青少年,身心不但無法獲得健全發展,也成了大家口中的「問題青少年」,更間接地構成社會問題的發生。當然,也不只是單一原因造成這些現象,舉凡家庭暴力、交友不慎等等也都是影響青少年行為的因素。
站在佛教的立場,對於青少年偏差行為,觀念的建立,遠勝過事情發生後的輔導。比如守五戒、明是非、知人我、知罪福都是預防之道。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因果是宛然存在的。所以,青少年心中建立了因果觀念,自然不會胡作非為。
有的人開口閉口只會說:「我的性格、我的性情、我就是這樣!」其實,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是相互依存的,心中除了有自己,還要有別人的存在。一味地孤芳自賞,只會孤立了自己。有的人會有一種習慣性的反叛心理,例如過去佛光山有一位職員,確實也是個人才,但是只要我跟他說話,他一開口就說:「不是、不是啦!」我說:「我是,你不是。」他又再說:「師父,不是啦!」我說:「你怎麼一直說我不是?」他說:「哎喲!對不起,我講習慣了。」又好比有的人總是說:「不是這樣、我怎麼樣、但是怎麼樣……」唉!在他而言,是在說道理,但是在別人看來卻是一種不肯認錯的行為。
另外,要能分辨什麼事情是有罪的,什麼又是福德之事,才不致鑄成大錯。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最近媒體報導「毒蠻牛事件」,歹徒即使有千面人之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後還是被警察抓到。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失足的人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後悔都來不及。
所以,佛教鼓勵青少年朋友們,要有菩薩的心、青年的力。有了菩薩的心,大願心、清淨心、慈悲心、般若心,還要有青年的力,承擔力、辨別力、自制力、帶動力。另外,年輕人在觀念上要有正見、要親近正派的善知識;在智慧上要能辨別、能明理。如此,想必就能過一個愉悅的青少年時期。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