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大陸電影也科幻了

 |2019.02.14
2014觀看次
字級
中國大陸首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春節檔期票房大賣,被美國媒體形容中國電影業終於加入太空競賽。圖為該片劇照。圖/新浪娛樂

【本報綜合報導】被譽為大陸首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春節檔期叫好又叫座,短短五天之內,票房大賣人民幣逾十四億元(約新台幣六十三億元),外界預計最終票房將超過五十億元(約新台幣二百二十五億元)。美媒形容,此片將象徵中國電影業新時代的到來。

《流浪地球》改編自雨果獎(Hugo Award)得主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在面臨太陽瀕臨死亡的危機之下,人類為了自救建造無數個行星發動機,驅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地球卻因被木星的引力吸住而即將撞向木星,全球展開緊急救援,爭分奪秒去重啟熄火的行星發動機。

歷時近四年的籌備及創作,由藝人吳京、屈楚蕭、李光潔、趙今麥、吳孟達等人主演,於農曆年的黃金檔期上映。電影在內地口碑甚佳,一上映便在豆瓣網拿下八點四的高分,影院排片率從第四逆襲到第一。

貓眼專業版則對《流浪地球》的票房預測是人民幣五十三點三四億元。不僅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環球網等亦紛紛轉載相關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電影業終於加入太空競賽。

沒超級英雄!

只有團結力量

劉慈欣說,「中國現在充滿了深刻變化和未來感,為科幻創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業內人士分析,《流浪地球》的火爆票房和口碑,只是一個註腳,中國大陸科幻創作方興未艾,從小說、網劇、電影到新媒體,中國大陸正在成為科幻創作的熱土。

導演郭帆在電影首映時表示,該片從故事到文化內核都很有中國特色,表達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深厚熱愛。國家有一定的國力之後才可能去拍科幻片,正因為《流浪地球》中沒有鋼鐵俠等超級英雄,所有參與救援的都是一個個普通人,靠團結的力量完成,「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在中國也特別容易被理解」。

以「果然,能拯救地球的,只有中國人」為題的評論在網上流傳,直指《流浪地球》帶來「一股清流」,與其他好來塢電影不同,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貫穿全劇的英雄,而是一種將全人類團結在一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理念。中國人理解的未來世界是求同存異,共同發展,不會輕易認命等的價值觀。《流浪地球》表面上是一部科幻片,其實承載著許多中國文化的內核。

效果勝情節?

外界評價兩極

外界對《流浪地球》的評價相當兩極。有大陸網友力推這部電影,將它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也有人看完後批評,整部片視覺效果蓋過故事情節的陳腔濫調,如同複製好萊塢的科幻災難電影背後的意識形態,只不過是將「大美國主義」或「只有美國人能拯救地球」,變成為「大中國主義」或「只有中國人可以救地球」。

一些南韓網友更是酸言酸語稱,「相信你們還不如相信微波爐能拯救地球;別殺了地球就算好的了;請先解決霧霾吧」。

也有人擔心,中共官媒熱捧這部作品,反而會害了中國大陸的科幻電影,讓《流浪地球》又淪為一齣太空版的《戰狼》或《紅海行動》,甚至再現「厲害了我的國」的民族主義情緒,結果把剛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科幻電影給「捧殺」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