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現代人如何修持「一心不亂」與「正念現前」?(二)

文/慧開法師 (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2019.02.10
3033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 (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正念 vs. 不正念

我們如何能夠自我對治心中的「雜念」與「妄念」?而且能夠生起「正念」?首先我們需要分辨「正念」與「不正念」的真正意涵與差異。

問:所謂「正念」是否就是指「一心念佛」?除此之外皆是「雜念」或「妄念」?

答:不然!要看「時空情況」而定,在某些「時空情況」下,「念佛」也可能是一種「不正念」、「雜念」甚至於是「妄念」。

問:那就奇怪了!「念佛」怎麼可能會是一種「不正念」、「雜念」,甚至於也可能是「妄念」呢?

針對這個疑惑,我舉兩個實例來說明,大家就會清楚地了解。將近四十年前,我在普門中學任教時,有一天晚間在巡堂時,無意間發現一位高中學生於自習時間在教室看佛經,一問之下才得知他明天有數學科考試,他不讀數學而居然在考試的前一晚看佛經。請問:這是「正念」,還是「不正念」?明天要考數學,今晚不讀數學而看佛經,數學考壞了,要怪佛陀不保佑嗎?

另外,有一位導師在教室督導學生早自習時,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是自顧自的數著念珠在念佛。請問:這是「正念」,還是「不正念」?整班的學生都是「未來佛」,擔任導師者早自習時在教室裡(時空情況),就是應該密切關注眼前的「未來佛」,而不是心念著西方的彌陀。因此,究竟是「正念」或是「不正念」,也要看「時空情況」而定。

何謂「正念」?何謂「不正念」?

上述的兩個實際案例,可以幫助大家很清楚地了解,所謂「正念」就是「與自我當下的『學習目標、工作職責或修持法門』相應的思維、信念與行持」,若與當下的「學習、工作或法門」不相應,或是相違背的思維、信念與行持,就不是正念,而是「雜念」或「妄念」。

以上所說明的「正念」道理與原則,不只是針對出世間法或宗教上的修持,也可以運用在世間法的諸多活動與事務上。更明確地說,「正念」與「不正念」之間的差異與區別,是共通於「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

「正念」的內涵相應於法門的不同而有別

當行者所修持的法門或者所從事的活動不同的時候,「正念」的內涵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參禪」、「念佛」與「辯經」這幾種不同的法門,其所相應的「正念內涵」也就不同了。

「參禪」的要旨在於行者須先「提起疑情」,「疑情」即是參禪法門的「正念」,因此禪門有「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之謂,而「念佛」確實無助於疑情的提起,故非「參禪」之正念。

韓國俗離山法住寺的禪堂,其入門楹聯有云:「入此門中,莫存知解」,這就是參禪的正念——「莫存知解」,有別於藏傳佛教「辯經」的「如理思維」。

至於念佛法門,其要旨與綱領,在於行者能夠確切奉行淨土三要—「信、願、行」,若能夠資糧具足,決定往生佛國淨土。念佛行者若欲「正念現前」與「一心不亂」,「信、願、行」的功夫有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信」者:一、堅信佛言不虛,二、深信法門殊勝,三、自信己力可及。「願」者:深心發願求生淨土,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行」者:歡喜信受依教奉行,正助雙修,老實唸佛。所言「正修」就是持名念佛,淨念相繼;而「助修」就是廣結善緣,厚植福德因緣。

凡念佛行者,欲往生佛國淨土,信念堅固是根基,深心願往是動力,正助雙修是方便與階梯,而「正念現前」與「一心不亂」則是往生的關鍵要素。

一般人念佛,為何無法做到「正念現前」與「一心不亂」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者、信念不夠堅固,即使相信佛言不虛、法門殊勝,但是對於自己能否往生,則抱持懷疑,自信心嚴重不足。二者、願力不夠深切,對於佛國淨土「尚未」或「並不」十分嚮往,所以「正念」及「一心」的功夫自然無法到家。因此,念佛法門「正念現前」與「一心不亂」的前提,仍然是在於「信心堅固」與「深心願往」。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