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3

星雲大師 |2019.01.21
2563觀看次
字級
圖/阿虫
圖/阿虫

佛教對「家庭問題」的看法 3
文/星雲大師

現代父母如何教育子女

前面提到因為生育率偏低,而壽命又普遍延長,形成人口快速老化,引發諸多「老人問題」。同樣的,因為出生嬰兒減少,從二十幾年前的「兩個孩子恰恰好」,到這些年的「一個孩子不嫌少」,如今很多家庭只生育一個孩子。由於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或因教育不當而令他們成長不健全,不懂得與人相處等等,當然,更有許多問題家庭形成所謂的「問題兒童」。請問大師,現代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答】人口恐慌已是全世界普遍的問題。目前的生育率為1.4人,日本的生育率更低。根據2005年《商業周刊》報導,從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顯示,1947年時,每個婦女平均生育4.54個孩子,到了2003年只剩1.29個,2004年降至1.28個,創近60年來新低紀錄。現在台灣婦女平均只生1.18個小孩,已在全世界敬陪末座了。
雖然日本將事業有成卻未婚、無子的女強人形容為「敗犬」,許多女性依然慨嘆「寧為敗犬」,也不願走入婚姻、兒女的牢籠裡。中國大陸為實施「一胎制」,造成「四二一」家庭(夫妻兩人,撫養四個老人、一個孩子)日益增多,對社會生活、家庭倫理都產生不少影響。
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人格的養成、道德觀念的建立、身心的成長等等,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如前面所言,由於時代、環境的變遷,家庭結構產生許多變化,有單親家庭,有由祖父母撫養孫子的隔代家庭,有父或母再婚,與繼父(母)同住的家庭,有迎娶外籍新娘的家庭……不能否認,這些不同於一般傳統觀念所認定的家庭,確實比較容易產生「問題兒童」。
但也不是絕對的,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即是出身單親家庭;中國的孟子幼年喪父,由母親扶養長大,在母親賢慧的教育下,留下「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美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三歲時就父母雙亡,由兄嫂撫養長大,他在貧困中刻苦自學,而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文學成就。
佛教裡有不少祖師大德,也是成長於不健全的家庭,如致力整頓僧制,改革佛教的民初佛教領袖太虛大師,他二歲喪父,五歲時母親改嫁,由外婆撫養長大;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禪師三歲喪父,八歲亡母,童年即體悟人世無常及人情冷暖,因而發心向道。所以,只要自己肯立志向上,發憤圖強,依然能從貧瘠惡劣的環境中,創造出美好的前程。
佛光山有一所專門收容孤兒的育幼院,我們很少對外傳播或供人參觀,我不願「孤兒」兩個字影響院童的幼小心靈;他們都是佛光山的公主、王子,我要給他們一個正常的生活空間,讓他們如一般家庭的兒童一樣成長。我也常常告訴他們要奮鬥、勤勞,立志做個有用的人,才能讓社會接受,將來也才會有前途。很多早期的院童,現在都成為社會的優秀分子呢!
相反的,如「四二一」家庭中(即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被父母、祖父母「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獨生子,所得到的關心、教育和投資必然最多,但是也造就出不少依賴性強、嬌貴、蠻橫、不知感恩、不懂禮貌的小孩。
目前家庭教育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如有的父母每天忙於工作,讓孩子自由發展,由電視節目、大量物質,填充孩子的時間與心靈需求;有的孩子由祖父母照顧,而祖父母大多採取「滿足式」教育,對孫子有求必應;有的孩子由菲傭、印傭照顧,生活無慮,但易出現語言發展遲緩、情緒不穩定的缺陷,以及情感寄託上的落差。或者交給托兒所,而托兒機構良莠不齊,又是一個褓姆照顧多個小孩,無法關注個別的需要。
不論哪一種家庭背景,都不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絕對因素。小孩子觀念錯誤、行為偏差,往往是父母造成的。父母的身教很重要,歷史上,許多名人所以能夠功成名就,都要歸功於良好的家教,例如美國的華盛頓砍了櫻桃樹,坦誠認錯,父親稱讚他誠實。
佛教對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視,佛陀在《長阿含經》卷十一裡,告訴父母教育兒女應該:「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需。」因此,養育子女除了疼愛、撫養,還要教育他們去惡行善,方是為人父母之道。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須養成他們正常的生活、處世的誠信、良好的習慣、接受的性格,及培養感恩、忍耐、禮貌、合群、勤勞的美德。尤其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可以經常肆意的諷刺他、譏嘲他、責備他、歧視他,要用同事攝尊重子女的人格發展,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信仰及人生觀、價值觀。
(待續)

【讀者回響】
念念利他得好人緣

 文/宋柏宗

日前拜讀星雲大師在《佛教管理學》系列中,有一篇〈吃虧的管理〉提道:「人在世間上,因為欲望,總想要貪圖便宜。
不是你的東西,而你卻要去貪取,那是很危險的。」此句我讀來甚為有感,所謂:「無欲則剛,有欲則傷。」誠如大師所言,在此桎梏之人大多乃為追求貪欲觸法而失去自由,甚至因此失去更多,如:親情、愛情與友情。實在得不償失,因小而失大。
然大師說:「吃虧就是福氣。」有些人凡事斤斤計較,與人發生爭執時常得理不饒人,或與人有生意上的往來時處處占盡人便宜,且在許多的社會案件裡,大多也是為了貪欲而犯罪。而就算你一開始爭吵爭贏了,或在金錢往來上占足了便宜,對自己也未必是好事,只會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
大師常提倡:「念念利他。」凡事多為他人著想,多給人一些,也就多一點福氣;這亦是近年來受此人間佛教學所體悟來的啟迪。與人在相處時要多多了解他人的所需,而對此伸出援手幫忙。所謂:「予人玫瑰,留有餘香。」相信對人時時多點禮讓,多給予人幫助,又或者是對人多說些鼓勵的話及關懷之言,必定會為自己帶來好人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