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1

星雲大師 |2019.01.17
1553觀看次
字級
史國良繪。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
家庭,是撫育我們成長的重要場所,更是我們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建立的啟蒙學校。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

佛教對「家庭問題」的看法 1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家庭問題的看法

家庭,是撫育我們成長的重要場所,更是我們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建立的啟蒙學校。從出生到婚嫁另組家庭,「家」延續著一個個生命,它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單位,也是國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力量。
隨著時代的演進,環境的變遷,家庭形態也一再跟著重組。權力中心方面,五千多年以前,原始部落以女性為主軸,是為「母權社會」,後來,封建體制和儒家思想興起,形成「父權社會」,現在則進展到「兩性平等」的社會。
組織結構方面,從早期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甚至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到由一對夫妻與其子女組成的「小家庭」。近幾年來,更有「同居不婚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家庭」……看來隨著e世代的快速、繽紛與流轉、消逝,婚姻觀念、家庭結構、家庭功能,也跟著顛覆和改變了。
由於整個大環境政治、經濟的不安定,使得人心浮動,失業率節節升高。以台灣為例,2004年,平均失業人數達45萬4千人,高學歷卻找不到工作,或被裁員者比比皆是。失去了經濟能力,鬱悶、悲憤的情緒,直接衝向家庭,造成夫妻離婚的主因之一。
離婚率不停攀升,美國是全球離婚率最高的國家,而根據台灣「主計處」的統計,台灣的離婚率也已居亞洲之冠,目前是每三點二對結婚,就有一對離婚,台北市更是每二點一對結婚,就有一對離婚。
破碎的家庭,帶著家庭暴力的陰影,製造許多問題兒童、問題少年;對婚姻的恐懼、對前途的不確定,愈來愈多青年男女傾向晚婚、不婚及不生育;於是人口失衡,提早進入「高齡社會」,引發眾多老人問題……。
如同環狀的「骨牌效應」,社會影響家庭,家庭再製造一堆問題丟回社會;一個惡質的社會生態,就如此的糾結和運轉!
過去傳統的農業社會裡,家族及鄰居的凝聚力強,有著守望相助的情義。即使家庭不健全的孩子,也會在家族的伯伯、叔叔,或周圍親朋好友共同關照下,平安健康的成長。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夫人希拉蕊,也反思到傳統族群的功能和力量,她曾引用非洲古老諺語──「撫育一個孩子,需要整個部落的協助」,來呼籲大家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充滿愛心與關懷的部落。
沒有一個家庭不受社會的影響,現在社會環境惡劣,人心疏離,為了下一代,我們該如何營建一個優質的生長環境?
佛教是重視家庭的,在《長阿含經》、《心地觀經》、《大般泥洹經》、《大寶積經》、《優婆塞戒經》等諸經典中,均有佛陀對家庭倫理的教誨。
人間佛教所提倡的,也是以佛陀的人本精神,來建設美滿的家庭。2005年3月5日,星雲大師在西來大學遠距教學時,針對學員提出的問題,如夫妻相處、婆媳之間、孩子教育、家庭暴力、老人安養、離婚再婚、家有殘障兒等問題,提出他的看法及解決之道。
如何建設幸福和樂的家庭?請看下面星雲大師精闢而實用的論說。

【問】家,有很多的意義,有人認為家是天堂、是安樂窩;有人認為家是地獄、是冰窖。請問大師,每個人都要有「家」嗎?「家」有什麼功能?「家」的定義又是什麼?

【答】這個問題,一開始就明確指出「家」所具有的酸甜苦辣、冷暖百味!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世界上,不管哪個國家,哪個種族,家都是家人的共同目標;儘管怎麼忙碌,到了晚上總要回家。不過,往往在他鄉的遊子一直思念家、想要回家,但是在家裡的兄弟卻吵著要分家。有的恩愛夫妻共同營築可愛的家庭,但有的夫妻則吵著要離婚,要各自分家。
《法華經》形容「三界如火宅」,《涅槃經》言:「居家迫迮,猶如牢獄。」即使有的家庭幸福快樂,但是「家」如「枷」,我們不也如囚犯般被牢牢束縛起來嗎?
我們每個人都來自「家庭」。「家」字,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裡即已出現。《周禮》一書言:「有夫有婦,然後為家。」《禮記》載:「昏禮,萬世之始也。」從這些記載可以明白,男女結合並建立婚姻關係,是家庭形成不可或缺的條件,也是整個社會制度的基礎。
不過,最早的遠古社會,人們過著雜婚、群婚的生活,根本不知何謂婚姻、何謂家庭。婚姻、家庭,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社會形式。而隨著歷史演變,婚姻關係也從「多數配偶制」、「一夫多妻制」,到現在尊重人權與平等所建立的「一夫一妻制」。現代家庭的定義應該是:「由婚姻、血緣或收養關係,而共同生活的社會組合單位。」
說到家庭的功能,《禮記》裡認為婚姻的作用,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所以,傳統的婚姻為的是傳宗接代,家庭則是養兒育女的場所。不過,現代人際關係密切、緊繃,人我競爭激烈、複雜,不敢說是絕後,也是空前了!
如此,家庭在生育、養護、教育、安全保障等功能之外,我們更得思考,如何培養子女良好的人格道德、傳授文化知識、灌輸正確價值觀念,及加強未來進入社會的適應能力。
家庭的份子,每個人各有不同的性格,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即使是雙胞胎,面孔相同,心也不同。從有形上而言,家不只是讓我們居住,延續我們的生命,維持我們的健康,最重要的是家庭中每一份子,應該共同護持家庭的需要,共同為家庭製造歡樂,如買一盆花、掛一幅畫,營造居家品質;有幽默感,帶給家庭歡樂的氣氛。
就無形上來說,家是由相互關愛、相互依賴所凝聚的。若要家庭幸福美滿,成員相親相愛,彼此之間,要有互相體貼、扶持,互相尊重、包容等良好的互動關係。
曾經看過報導,近幾年有自稱國際公民、商業旅人的現代吉普賽人,他們打著「家即是心之所在」的口號,在不同國度、不同城市之間穿梭,或許是倫敦、紐約,或許是東京、雪梨,人一到,行李一放,心放在哪裡,哪裡就是「家」。我覺得他們跟出家人倒有點相像,如順治皇帝〈讚僧詩〉言:「天下叢林飯似山,鉢盂到處任君餐。」也似布袋和尚說的:「一鉢千家飯,孤僧萬里遊。」僧人出家無家,但處處都是家;雖然割愛辭親,但一切眾生皆視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
因此,不管有形上,是固定的家或移動的家;結構上,是大家庭、小家庭或雙親家庭、單親家庭,我們的「心」可以決定「家」的意義。我們心裡認為家是快樂的天堂、是人生的安樂窩、是安全的避風港,家就是很溫馨且美麗的地方。反之,心裡認為家是束縛的牢獄、是寒冷的冰窖,那麼,家就是一處痛苦且不自由的地方。(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