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血荒恐成常態

 |2019.01.13
1485觀看次
字級
受到少子化、高齡化影響,年輕人捐血人數逐年降低,年長者因年齡也被迫退場,專家憂心未來血荒恐成常態。圖/資料照片
受到少子化、高齡化影響,年輕人捐血人數逐年降低,年長者因年齡也被迫退場,專家憂心未來血荒恐成常態。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老血補不了新血」近年全台捐血量明顯不穩,專家分析與台灣人口結構變化有關,少子化讓熱血捲袖青年變少;高齡化則讓願意付出熱血的長輩,被迫退出捐血市場,專家憂心,年輕人若不開始逐步培養捐血的習慣,台灣未來血荒問題,將成為常態。

台北捐血中心血液庫存量近年不斷拉警報,日前庫存量更突破二十年最低僅剩下二點五天。所幸,近日民眾紛紛挽袖捐血,目前全台血液庫存已回升到六點七天。

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近五年,台灣的捐血袋數持續增加,但人數卻是大幅驟減,二○一四年捐血人數超過一百七十五萬人,二○一七年卻只剩下九十九萬人,足足少了七十六萬人。

台灣捐血人到哪兒去了?血液基金會公關處處長黎蕾說,捐血人數驟減恐與高齡人口增加、年輕族群挽袖捐血的人數卻不見提升有關。統計數字顯示,近十年,台灣小於二十四歲的首次捐血人數,二○○八年超過十二萬人,但二○一七年僅剩九萬多人。

據規定,可捐血年齡為十七歲到六十五歲,女性體重須超過四十五公斤、男性超過五十公斤,六十五歲以上若要繼續捐血,得檢附醫師證明。

年齡嚴重斷層

血源短缺難覓

黎蕾表示,受少子化影響,可預見年輕人會愈來愈少,若年輕人一直沒有捐血的習慣,未來捐血者的年齡將出現嚴重斷層,一旦無法銜接,台灣未來血源將成一大問題。

台灣輸血醫學會祕書長闕宗熙也說,現在捐血袋數增加,都是靠「僅存」的捐血人不斷重複捐血貢獻,但這批捐血者終究會變老、死去,應此主張除鼓吹年輕人捐血外,醫院端也應省血。

台灣有許多醫療行為是可以減少用血的,闕宗熙這樣說。他舉例,臨床上,患者的血小板數量只要低於正常值約在15萬到40萬/mm3次方就會選擇輸血,事實上血小板低於正常值,輸血並非是唯一的解方,只有血小板數量低於1萬/mm3次方以下時才有輸血的必要。

據統計,臨床上血液的用量,每年以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速度在成長,台灣目前血袋數量雖有成長,但成長幅度僅有百分之一,闕宗熙說,用血量根本追不上捐血量,臨床上血量用最多的以血液腫瘤科為最大宗。

醫病改變觀念

降低血液浪費

他認為,呼籲民眾養成捐血習慣固然重要,醫院也有把關用血的義務,在血荒之際,第一線醫師應秉持「輸血並非是唯一治療方式」概念協助患者,降低血液的浪費。

台灣輸血醫學會從二年前開始推廣「病人用血管理」觀念,明確訂出可用血標準,目前國內區域級以上的醫院已從電腦系統管理用血,當患者沒有必要輸血,但醫師卻要求血袋,系統會跳出提醒。

台大醫院就是落實觀念醫院之一,該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羅仕錡表示,院內臨床醫師於電腦系統寫進輸血命令時,會顯示輸血適當適應症項目勾選,血庫端也會不定期事後抽審,推估醫囑判斷及醫院用血趨勢,若發現用血過多,將會深入了解改善,落實「病人用血管理」,推估一年至少省下二至三成血量。

除用血控管,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登偉表示,微創手術也是省血的方法之一,微創傷口皆小於一公分,比起開腹手術更能減少輸血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