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食前想想 吃不完丟棄,是需要還是想要?

文/顏孝真 |2019.01.05
3661觀看次
字級
馬爾地夫島度假村的廚餘多得驚人,但似乎人人習以為常。 圖/顏孝真
馬爾地夫島度假村的廚餘多得驚人,但似乎人人習以為常。 圖/顏孝真
馬爾地夫島度假村的廚餘多得驚人,但似乎人人習以為常。 圖/顏孝真
完好的食物全進了廚餘桶。圖/顏孝真

文/顏孝真

歲末年初,又到年終大掃除時節,每到此時,家家戶戶盤點家中物品,總會發現一堆許久不曾使用的電器、用具、精品、衣物、佩飾、杯碗……甚至是滿布灰塵的旅遊紀念品、股東會贈品、尚未拆封的新書或雜誌……

旅居國外多年,從事潛水及滑雪教學工作,看盡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也看到人類對物質欲望無限飆高的情況,真心感覺:想要的遠遠大過需要的,不少人「花錢買開心,花光很傷心」,辛苦賺來的錢拿去促進社會經濟,身旁物品堆積如山,卻沒有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花錢卻未提升品質

很多人明明有很多衣服沒穿過,家中或多或少堆著未拆封的新衣服、鞋子,但看到新衣服卻又忍不住要買;衣服非當季不穿,但換季大拍賣又失心瘋的掃光花車;周年慶這麼便宜不買對不起自己;快時尚的衣服便宜又好看,前幾天剛買一件類似的,但這麼便宜不如再買一件吧……

半夜肚子餓自然而然彎去買泡麵,吃完了才看到櫥櫃裡還有兩碗。去超市本來只想買個飲料,突然看到買一送一,沒思考是否吃得完,被「特價」這兩個字沖昏頭,不知不覺就結帳帶回家,冰箱一打開才發現上次特價買的牛奶還沒喝就已經放到過期……上述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大家有沒有想過:在食衣住行育樂上,每一樣我們都花了太多冤枉錢?

資源缺乏卻不珍惜

我在許多不同度假村工作過,餐廳經常是自助餐式,一整排美味佳餚任君挑選,吃到飽的用餐方式,常常見到客人滿桌子剩菜,而且有的根本就是拿去放在桌上當裝飾的,餐點連碰都沒碰過,飯店基於食物安全衛生,只能拿去丟掉,每天浪費幾十公斤食物早已習以為常。

某天我休假跑去浮潛,剛下水就看到廚餘回收船,我索性上岸跑去跟船長聊天,我問他:你在運甚麼東西,他說是廚餘,每兩天來收一次,平均每次有15~20桶,接著我看到車子運來一桶又一桶的廚餘。我以為吃剩的東西才稱作廚餘,走近一瞧,一桶桶內全是完好如初的食物,一尾尾完整的烤魚、蒸蝦、蟹腳,整條或整塊新鮮麵包,還有整顆好好沒動過的新鮮蔬菜、水果,全在扔掉的瞬間成為廚餘。

寶貴食物隨性浪費

大家可能不知道,當時我所在的地方,是接近赤道的南印度洋上馬爾地夫島南端,也是經常被警告很快將會變成氣候難民(全球暖化南北極融冰後被海水淹沒)的國家。每當天氣一有變化,交通立刻中斷,船期取消、飛機停開,在當地是見怪不怪的事。

島國物資取得困難,補給船一周只來一趟,單程最快要三天,來回就是六天,剩餘的一天做食物及物資補給。由於船上保存食物的設備不夠完善,經常蔬菜水果一運上島就有一半已經壞掉。一些基本的民生物資如衛生紙常常缺貨,員工商店貨架經常空蕩蕩,因為船進不來,至少得再等一周才補得上貨。

在一個這麼偏遠的地方,島上因住客率每天不一樣,客人與員工加起來平均每天有400人,竟然每兩天會產生15~20桶約汽油桶大小的廚餘,多麼驚人的浪費量呀。

眼大嘴小勿吃到飽

德國人有句諺語說:「你的眼睛比嘴巴大」,意思是形容「眼睛吃大餐,多到吃不完」。華人年年有餘的觀念,請客要氣派,點餐一定要點很多,多到吃不完才顯得氣派大方不失面子。去吃到飽的餐廳,點菜點到吃不完,滿桌子沒動過的餐點,心想,反正是吃到飽,無所謂,不點白不點,不拿白不拿,不多拿就是吃虧。但不喜歡吃,吃不下,不好吃,不想吃……種種理由導致食物資源大量被浪費。

根據統計,全世界有1/3的食物被浪費掉,價值約7500億美金,美國生產的食物有40%被丟棄,每年浪費6000公噸的食物,價值約1620億美金,其中有超過一半約3200公噸的食物被埋進垃圾場。這些新鮮可食的蔬果、海鮮、穀類、乳製品與肉類,只要減少25%浪費的比例,就能讓全世界的人都吃飽。

浪費糧食的缺點不只是浪費金錢,同時也造成嚴重的垃圾問題及大量的碳排放。廚餘處理的過程必須使用大量的水、肥料及土地,政府得花大錢來處理,這些不只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還有環境維護成本,既不經濟又不環保。

不亂浪費就是惜福

台灣人每年製造2200萬噸廚餘,平均每人每年產生近100公斤,這些被浪費掉的食物可以做成40億個便當。大家每天都會進去的便利商店、量販店的食物,即使仍新鮮可食用,過了打烊時間就直接丟進廚餘桶。一年丟掉3.6噸林林總總的食物,這些浪費的食物足夠讓低收入戶吃飽20年。

Take all you can eat but eat all you take. 這是我每天吃飯就會看到的標語,自從我親眼看見有多少食物被浪費後,我開始只取所需,吃不夠就走第二趟,不確定喜不喜歡吃就先拿一個,吃了覺得喜歡才再取,不合胃口就把盤中那一個吃完。

希望下次進行任何消費行為前,您不妨細想想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我們每種消費都是選擇未來的生活方式。我總相信地球有個平衡,當某個地方的某人浪費食物,就代表另一個地方有一個人下一餐得餓肚子,這個世界有足夠的資源,只是分配不均,才會聽到肥胖人口過多的同時也發現飢餓人口增加。若我們持續浪費、提早消耗掉未來的食物,也許正預告未來你得有「吃空氣」的心理準備。

(作者為國際潛水及滑雪教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