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專題10周口店遺址挖掘開發百年傳奇

文╱記者李德欣、蓋博銘、張驍、孫琪 |2018.12.29
2406觀看次
字級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展出的「北京人」復原像。圖╱新華社
2018年8月竣工並向公眾開放、科技感十足的猿人洞保護棚圖╱新華社
一群小學生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參觀後合影。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文╱記者李德欣、蓋博銘、張驍、孫琪

2018年是周口店遺址發現100周年,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披上了科技感十足、「盔甲」般的保護棚,並重新向公眾開放;洞熊類標本的發現,更是為「北京人」生活年代研究提供了新證據。

一塊碎骨片,開啟「北京人」百年傳奇;萬年周口店,濃縮人類文明前世今生。這裡,矗立著一座考古科研工作的豐碑:它是目前世界上同時期材料最豐富、最全面、最系統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人類遺址之一。

這裡,深埋著解鎖人類起源奧祕的密碼:「北京人」的發現,將人類歷史從距今大約十萬年推前了幾十萬年。

這裡,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曾感嘆,周口店遺址如果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那中國就沒有世界文化遺產。

二○一八年是周口店遺址發現一百周年,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披上了科技感十足、「盔甲」般的保護棚,並重新向公眾開放;洞熊類標本的發現,更是為「北京人」生活年代研究提供了新證據。

我們從未放棄尋找

冬季的北京空氣凜冽,在北京城西南約五十公里處的房山區周口店鎮,坐落著寫入多國教科書、蜚聲海外的人類歷史遺跡:周口店遺址。

遺址博物館開放時間剛到,一群小學生便激動地湧了進來,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

此刻,孩子們腳下的這個背靠太行山脈、面臨華北平原,山前一條小河潺潺流過的「風水寶地」,曾是數十萬年前的「北京人」、二十萬至十萬年前的早期智人、三萬年前山頂洞人生活的地方。

而在不遠處,經過百年的考古勘探,周口店遺址已經發現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地點二十七處,出土人類化石二百多件,石器十多萬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遺跡及上百種動物化石,成為舉世聞名的人類化石寶庫和古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地層學、環境學及岩溶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基地。

孩子們在化石標本前駐足停留,歷史故事聽得入迷,手也不自覺地輕撫在玻璃窗上。那一瞬間,一段綿延數十萬年的歷史彷彿觸手可及。

物轉星移,時光倒轉一百年。

一九一八年的華北平原寒氣逼人,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來到周口店。此前,他從朋友處拿到了周口店雞骨山上採出來的碎骨片,興奮異常,尋蹤而至,很快又挖掘到嚙齒類動物化石。安特生在日記裡寫道:「我有一種預感,人類祖先的遺骸就躺在那裡,現在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到它。」

幾年後,一枚似人似猿的牙齒,以及大批脊椎動物化石又陸續出土。一九二六年,在瑞典的實驗室內,一顆來自北京房山周口店的人牙化石被修理出來。消息一經公布,世界第一次為之轟動。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日,注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天。主持發掘工作的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在猿人洞(第一地點)發現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一九三六年,中國考古學家賈蘭坡又在周口店連續發現三個「北京人」頭蓋骨,世界再一次轟動。

然而,周口店和當時中國其他地區一樣,正經歷戰爭的陰霾。

「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占領了房山,游擊隊和侵略者展開殊死搏鬥。據記載,龍骨山的三名發掘技工被游擊隊員捨生忘死的抗日精神感動,冒著生命危險給戰士送水送飯,不料被日本人發現。嚴刑逼問下,三人堅貞不屈,咬緊牙關一字不答,慘遭日本侵略者殺害。

一九四一年,日美關係惡化,「北京人」化石的安全成了人們憂慮的問題,當時專家決定,由美國海軍陸戰隊員護送至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待戰爭結束後再返還給中國。但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轉移途中,「北京人」頭骨化石原件遺失,至今未找到蹤跡,成為一樁世界疑案。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展陳保管部主任宋冬勇表示,頭蓋骨的遺失成為周口店歷史上也是古人類學歷史上最大的遺憾。「但我們從未放棄尋找,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耗去數十年的光陰

作為第一個「北京人」完整頭蓋骨化石的出土地,龍骨山猿人洞是周口店遺址挖掘保護的重點地區。

猿人洞共計十餘層,每一層相隔幾萬年至幾十萬年時間。儘管層與層之間上下距離不足兩公尺,但往往兩公尺之間的勘探,就足以耗去考古人員數十年的光陰。

百年間,無數考古工作者的汗水永遠地播灑在龍骨山,一部挖掘開發保護的歷史蘊藏著代代相傳的「龍骨精神」。

裴文中與賈蘭坡兩位中國考古大師是周口店遺址挖掘保護的親歷者、見證者。

裴文中,為研究「北京人」歷史獻出了畢生精力的人。在他發現的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在戰爭中失蹤後,裴文中終身沒有放棄尋找。

抗戰期間,日軍為追查頭蓋骨的下落,逮捕了裴文中,對其嚴刑逼供。裴文中始終不透露頭蓋骨的任何情節。

新中國成立後,裴文中多次在香港等地的報社刊登尋找頭蓋骨的啟事。三十多年後,裴文中見尋找無果,便組織人員再次對周口店龍骨山一帶進行發掘,畢生致力於找尋人類「遺失的記憶」。

賈蘭坡,另一位親手發掘出「北京人」頭蓋骨的人。賈蘭坡最開始到達周口店時,古人類學和古脊椎動物學在中國剛剛起步,中國大陸那時連一本哺乳動物教科書都沒有,借來的一本一八八五年出版的《哺乳動物骨骼入門》成了大家的寶貝。

賈蘭坡讀起書來很吃力,開始每天只能讀半頁、一頁。他的英文底子不好,再加上書中專有名詞太多,有些字典上還沒有,只好邊讀邊請教。

學解剖學時,他的口袋裡經常裝著人手腕的骨頭,沒事就摸,分辨是哪塊骨頭,猜對了就放入另一側的口袋,錯了重新摸。最後竟能分辨出哪一塊骨頭是左手的哪一塊是右手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已經與周口店「結緣一甲子」,一九五○年代,賈蘭坡負責第一地點挖掘工作時,吳新智還是一名研究生。老一輩考古學家的科學精神薪火相傳,從手握鐵錘在堅硬的堆積物上「打眼放炮」到牽頭組織周口店與古人類綜合研究,吳新智始終奮戰在考古第一線。

吳新智說,科學工作必須要有科學精神,不迷信前人的東西,敢於創新、敢於懷疑、實事求是。

在自然條件艱苦的周口店龍骨山畔,一代代考古專家臥薪嘗膽、不屈不撓,憑著對知識和真理不懈的追求,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科學成就,這何嘗不是一種「龍骨精神」。

如今,賈蘭坡就安葬在周口店遺址博物館背後,距他在一九三六年間十一天裡發現三塊「北京人」頭蓋骨的地方只有二百公尺,他的同仁裴文中也安葬在這裡。

四周蒼松翠柏環繞,抬頭就能望見龍骨山的山頂,龍骨精神因他們而不朽,而延續。

周口店新貌 文物保護結合文化產業

周口店的科研工作還遠沒有到終結的時候。「『北京人』是不是成熟的狩獵者?猿人洞內的動物遺骸是『北京人』自己狩獵的結果,還是把其他食肉動物狩獵的殘餘撿拾了進來?」十多年前,就來到周口店工作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雙權說,還有好多問題等待回答。

根據二○一八年中國大陸發布的《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財富,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資源,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築中國夢磅礡力量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如今,在周口店遺址,文物保護工作正與文化產業相結合。走進猿人洞,牆壁上播放著裸眼3D影像,「北京人」栩栩如生地在洞口邊點燃篝火。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還製作了動畫片《龍骨山探祕》和4D影片《北京人》、《山頂洞人》等。

林建靜是周口店鎮本地村民,過去以務農為業。新博物館建成之後她便成為第一批保潔人員,或者說成為一名「業餘講解員」。

「每天都是一邊工作一邊聽博物館裡的科普廣播,自己也了解一些基本知識了。」林建靜笑著說。

周口店遺址保護工作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據了解,預計到二○二○年,從周口店地區可以直接乘坐軌道交通到達北京市中心。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