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之至】洋上.鄉愁─余承堯

文/李賢文 |2018.12.18
3836觀看次
字級
余承堯作品〈永春洋上鄉形勢圖〉。圖/余承堯
〈山水〉。圖/余承堯

文/李賢文

二○一八年,適逢余承堯百二十冥誕。雖說余老離世已有四分之一世紀,在中國水墨的世界裡,他卻隨著時日遷移,漸行漸遠漸高大。雄強巨嶂的連峰偉構,看似紛亂實則井然的碎筆斷皴,隔著時光的巨河,向今日的我們展示更深邃也更豐盛的山水新境。

記憶拼圖,鄉愁原型

〈永春洋上鄉形勢圖〉,是一幅余承堯迄今尚未面世的重要作品,它的意義,除了未曾出現外,更指出了余承堯山水創作的因緣種子。「洋上」是余承堯福建永春故鄉的洋上村,此作正是余承堯早期繪畫以故鄉洋上為本,憑藉記憶,用想像的針線,一針一線將破碎零亂的故鄉風景,一一還原成紙上的山水。

去年底,我特別安排了一趟走訪洋上村寫生之行。及至洋上,拜訪余老親友,蒙其關照,領我在洋上四處尋訪。當我熱切地展開雙眼,渴望地在四周的青山溪流中,去搜索腦中熟悉的余老山水風格時,眼前的景像,不禁令我詫異。畫上奇俊的峰巒,此時只是和緩的山丘;作品裡氣象萬千的奔流,其實只是小川游魚;那慣看的萬叢脩竹高樹,此時不過是高高低低的雜樹低草。

展開〈洋上鄉形勢圖〉,眼前余老筆下的故鄉,像一頁被回憶情感黏貼起來的記憶拼圖,滿溢鄉愁的墨韻。青綠為底的畫上,山頭或高或低地簇擁著。主山有三,右邊顏色最黑的一座山頭,應是鐵甲山,此山色深,在洋上是非常突出的地標。中間偏右,一座橢圓的綠色山巒,是玳瑁山,因形如龜背,故得其名。最左一座山則是石齒山,此山以靛藍染就,在最淺的藍色山面上,顯露岩石的紋理如齒。余承堯的〈洋上圖〉,帶出了空拍的遠景效果,機械的視點背後,蘊涵著感性的人文鏡頭;他的洋上,不只是地圖洋上山城,也是心靈的故鄉洋上。

余老的洋上,雖是故鄉記寫,卻不是真實的故土寫實。他作此畫時,人已在台灣二十年左右,他是憑藉著記憶,把幼時熟悉的石齒、鐵甲、玳瑁,搬到紙上,並組合成一個回憶中的故鄉圖。眼前的〈洋上圖〉,是余老理想山水中的基本原型,有山,有水,有樹,有房舍,彼此之間,相互依存,彼此牽制,隱隱然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那裡推著擠著,那就是一種勢,形諸於外,是形之勢,存乎於內,是氣之勢。

將軍一令,縱橫捭闔

余承堯山水畫,之所以高矗水墨世界,有一重大因素是,他摒棄傳統山水依畫稿臨寫,按慣習堆砌的成規,用筆鋒一刀刀刻鑄出硬挺堅實的山川大地。他的山,是厚重的;他的石,是堅固的;他的溪流,是激蕩奔馳的;他的林木,是群聚成團的固體存在。在余承堯的山水中,所有的物質,占有體積,具有重量,它們共存在一個畫面上,彼此推擠,互相牽制。每一座山,背後都有一股流動的力量,在支撐著、操控著。換言之,余承堯筆下的一切繪畫元素,不論是山、石、樹、泉,甚至顏色運用,都是他紙上沙盤推演的天地布陣。觀看他的畫面,會感受到全幅緊湊,甚至有險絕之感,那是由布局、構圖精心擘劃構成視覺效果。

從〈洋上圖〉觀察,雖不致到達他中晚期風格的凌厲霸感,但所有的山脈峰連與小溪屋宇,都被指揮成布陣的元素。溪流成S形,山勢左拱右倚,在這幅懷思故里的小畫中,隱然坐鎮他日後山水風格的基本原型。而這一切,可以說跟他早年從軍有重大關係。

余承堯十九歲離開家鄉永春加入軍隊,此後的二十五年間一直在軍中服務,直到官拜中將。長年的行伍工作,相信對勘察地形、繪製地圖、調兵遣將、安營紮寨、攻防進退、籌謀計略,應當不會陌生。余老捨棄「憶寫洋上」或「遙寄故里」之類的題款,而是以「永春洋上鄉形勢圖」這樣充滿勘察地形,走訪山勢的軍事之眼命名。這是余承堯看待風景的習慣、視野與景深,在自然中如此,場景移換到紙上亦然。

洋上一圖的出現,打開了一條理解余承堯的全新道路,他的洋上故鄉,那怕只是現實google地圖上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卻是余承堯山水世界的核心起點。幼年少年時,走遍看慣的鐵甲山硬如固鐵的質感,啟發了他日後對山石肌理的深刻認識:石齒山裸露的裂痕刻鑿,反映出他筆下皴紋的源頭;玳瑁山的翠、溪的藍,提供了他彩墨江山的調色盤。

他的世界,就是他的故鄉;他的山水,就是以故鄉洋上為中心的所有變奏、協奏與交響樂。

【展覽】
李賢文.林銓居原鄉溯寫
——踏訪余承堯故里洋上村的二種水墨敘事
【時間】即日起~2019/01/27
【地點】Link Lion雄獅星空(台北市中山區南京西路9號2樓/捷運中山站3號出口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