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 】一道溫柔的城牆

文/李胤霆 |2018.12.17
2615觀看次
字級

文/李胤霆

仔細檢閱中國歷史,便能發現各朝無論國勢強盛與否,都頻繁受到周邊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侵擾,雙方不時因生活資源發生戰爭。為了解決衝突,將漢族女子嫁予遊牧民族「番王」,以「和親」的方式締結盟約,成為歷朝皇帝和邊疆各族維持和平的方式之一。

現有史料顯示,從漢朝至清代被送往「和番」的女子不計其數,其中衍生出最多淒美故事而廣為人知的女性,非王昭君莫屬。事實上,在班固《漢書.匈奴傳》、《漢書.元帝紀》中,對王昭君事蹟著墨不多,僅:「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檣字昭君賜單于。」等寥寥數語。

然而,到了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對昭君出塞一事,則有較長的篇幅:「……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描述王昭君進宮多年未能面聖,抑鬱地自請嫁予匈奴單于,臨行拜別時,漢元帝一見驚為天人,但已不能將她留下的景況。後,亦有王昭君於呼韓邪單于過世後,兩度上書漢帝表達歸鄉之意,卻都被要求遵循匈奴習俗,再下嫁新任單于的敘述。

由此可見,王昭君和親一案,隨時間流轉,被增添了不少的內容。後來,人們甚至開始揣想王昭君最初不受君王青睞的原因;前往塞外途中,和在異域生活的孤寂。

小說集《西京雜記》內,有王昭君不想賄賂宮廷畫師,導致畫師故意醜化她,令漢元帝以畫選妃時,遲遲未留心她的情節,也賦予王昭君剛正堅毅的形象。

抑或傳說,王昭君啟程北去,聽見蒼茫大漠中的馬嘶雁鳴,一時悲上心頭便在馬背撥動琵琶,奏起淒涼的〈出塞曲〉,南飛的大雁聽聞琴聲,看到騎馬上的女子不禁為其容貌所惑,皆忘鼓翅紛紛墜地。從此,王昭君也得來「落雁」 的代稱。

歷代文人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等,亦曾作詩或歌詠王昭君為國奉獻的情操,或描摹王昭君遠嫁匈奴前後的淒清。杜甫〈詠懷古蹟〉之三:「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便直抒王昭君逝於塞外,終生沒能回到故土的去國之怨。

還有許多以王昭君和親為題材,撰寫成的小說、戲劇,舖陳刻畫她由進宮至離家千百里的無奈與辛酸。

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男女主角則是漢元帝與王昭君,全劇講述相愛的二人被叛國畫師陷害拆散,前往和番途中王昭君跳河殉情,與漢元帝於夢中相會的苦戀故事。此作還被推崇為元第一雜劇呢!

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的政治聯姻,千年來在詩詞、小說、戲劇間輾轉,因著人們豐富的想像力,興許已遠遠的偏離史實,很難再辨別出其中究竟有幾分真實。

唯可肯定的是,漢元帝時國勢轉衰,恐很難長時間與兵強馬壯的匈奴人相抗衡,卻因這場和親,使雙方又維持了數十年的友好關係,也開啟了某種程度的交流。

昭君此番出塞,宛若以一己之力,替百姓在漢匈之間,築起了一道溫柔的城牆,護衛著人們免於戰禍之苦,保全了整個家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