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拚經濟須廣納人才

 |2018.12.09
1567觀看次
字級

當下台灣熱中振興經濟,「讓人進來」的聲量很大;這裡「人」的含意是客人與人才。開店期待客人來,有人有消費,選前民進黨就這樣想,所以開放南向國家免簽證入境,補貼包機旅費;但島內遊覽車、百貨、旅宿業受益有限。選後,很多縣市期待消費力旺的陸客來,重回兩年半前鳳梨酥、茶葉蛋也能熱銷的榮景。

開公司需有人才經營、研發及創新,爭取人才留台入台是大學問。近年來台灣在創新產業,留住人才上的表現不高明;總體觀察,在國際人才爭奪賽中,台灣的磁吸力落後香港、新加坡和大陸。去年主計處公布統計資料,在海外工作的台灣人逾七十二萬四千人,其中百分之七十二點五有高學歷,近八成五屬青壯年;十年前僅三十四萬台灣人外漂就業。

台灣的人才危機,一是國際面高出低進、淨流失。在台就業的外籍白領僅三萬人,近半在語言補習班任外籍教師。受雇到台灣的外籍勞工總數近七十萬,多在生產線任作業員,或任家庭看護。外漂工作的台灣人則白領遠多於藍領,高出低進,台灣流失的是技術人才。

另一危機反映在本土人才外漂多、回流少。個案如中國醫藥大學附屬新竹醫院開幕前,曾爭取赴上海工作的台青效力,因薪資、福利與陸資公司有相當差距未成功。畢業於北一女的台青赴北歐旅遊,臉書貼出行蹤,竟有同學來相會;原來同班同學中僅五人留台工作,其餘均出國讀書或就業。台灣花錢培養的優秀子弟星散各國,等同為他人作嫁。

國發會和科技部都力圖挽救,國發會訂友善環境四大策略,科技部訂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以每人每年最高補助五萬美元,爭取生醫、智慧機械、國防航太、半導體等領域的海外博士級人才回台工作,或進學研機構服務。可是預算執行率僅約四分之一,被立委視為成效不彰,還刪減了新年度預算。

台灣流失人才的肇因,一是低薪與高房價,二是產業創新發展,不能滿足人才需求。本來大陸與美國並列全球兩大人才庫,可是台灣對大陸有國安考量,形格勢禁。一名大連理工大學畢業生到台灣清華念電子研究所博士班,因陸生背景不能到工研院或科技公司實習,也進不了設在交大的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做實驗,拿到學位必須回大陸,不能留台就業。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政府,先後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新竹科學園區,爭取很多境外人才效力。孫運璿、李國鼎赴美請回徐賢修、方賢齊、張忠謀等,開創台灣半導體產業,餘蔭至今。戒嚴時代蔣經國任總統,清華、交大曾聘請文革後由大陸赴美研究激光(鐳射)的學者到兩校任教。

為留住人才,經濟部、國科會禮敬海外學人,為他們建新村,提供安全優質的居住環境,並照顧學人子女就學需要,特設從小學到高中的一貫制實驗學校,雙語教學。在政府實施計畫經濟的年代,國家制訂工業發展目標後,會支援歸國學人創新產業,甚至由工研院培養人才,孵育模擬工廠成型,再把全套人馬移轉民間投產營運。

上世紀做法,已難照本宣科;但過去政府首長的正心誠意、聘請人才的敬謹,廣納人才的擔當,都值得今之居廟堂者學習。拚經濟,須客人、人才都來,才有振興可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