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護生畫集】牧童歸去不須牽

文/林少雯 |2018.12.05
1823觀看次
字級
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綠楊陰下古溪邊,放去收來得自然,日暮碧雲芳草地,牧童歸去不須牽。

──晉明禪師《牧牛圖頌》,虞愚書

「牧童歸去不須牽」這幅護生圖,人和牛之間少了一條穿牛鼻的芒繩。看圖就能知曉牧童和牛已建立起感情,不必用繩子強拉著牛,來壓制牛的野性,牛也能溫馴乖順地跟隨著牧童的腳步了。

子愷先生這幅護生畫,一方面為世人呈現出人牛一家親,人們對待牛的情景,令人生出愛牛惜牛的慈悲心境;一方面為修行人呈現禪宗調心修心的禪詩禪畫。此圖文為《牧牛圖頌》中的第五個境界「馴伏第五」,頌約:「綠楊陰下古溪邊,放去收來得自然;日暮碧雲芳草地,牧童歸去不須牽。」

此頌偈的意思是說:牧童對牛已相當信任,因此很有自信地放任牛在柳蔭下和小溪邊獨處,沒有用牛繩栓住牛,不怕牛會趁機逃跑,讓牛在水邊吃草散步,自在而又悠閒;在蒼碧的雲天和如茵的芳草地上,日影已逐漸西斜,又到了日暮時分,該是回家的時候了。牧童對牛吆喝一聲:「歸家囉!」牛聽懂牧童的意思,自行舉步跟隨著牧童慢慢往回家方向走去。牧童手上沒有芒繩,他不再需要用繩子來拴著牛,更不須牽著牛走,牛也能乖順的跟隨著牧童回家了。

這首牧牛禪詩,是在比喻修道者的心,已能收放自如,不須要強制自己收心或壓抑那凌亂如心猿意馬的思緒。

牛,在佛經裡一再被提及,牧牛猶如牧心,牧牛成功表示修行者降伏了動盪不止的心;修心的最高境界一如牛王,是佛菩薩的境界。

《雜寶藏經》卷八中說:「譬如牛王渡水,導者既正,從者亦正。」《大寶積經》卷一一九中也說:「譬如牛王形色端正,身量殊特蔽於諸牛。」《大般涅槃經》卷十八《法華經義記》卷四〈譬喻品〉:「羊、鹿、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此是第二明長者示諸子三車處,內合如來示三乘人果處。」

牛、牛王和牛車,在佛經中經常出現,有著崇高的地位和境界,而禪詩和禪畫讓禪宗修行更添幾分意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