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北京法源寺(下)

文/林政儀 |2018.12.05
3053觀看次
字級
憫忠閣。圖/林政儀
毗盧殿。圖/林政儀
大雄寶殿內橫梁上懸掛著乾隆帝御筆的「法海真源」匾額。圖/林政儀

文/林政儀

大雄寶殿建在一個高於地面約一公尺的平台上,殿內懸有乾隆帝御筆的「法海真源」匾額,為一七八○年佛寺再次重修完工後,乾隆皇帝親臨法源寺所親賜。大殿供奉著明初造的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像,兩側供奉著清代木雕的十八羅漢像,一片莊嚴淨土。

如今,大雄寶殿與藏經樓的臥佛殿的殿內,仍各遺存唐代初期造的覆蓮柱礎,礎石方九十公分左右,周圍雕有十六瓣覆蓮瓣,由此可知唐朝時代的法源寺有著雄偉的伽藍群,可惜今已不復見。

大雄寶殿禮佛後,從殿旁過道繞到後方,即可見憫忠閣。憫忠閣內還保存了唐、遼以來的歷代碑刻,唐代時期有六五一年〈毛藏妹等造像並記〉、七五七年史思明所立的〈無垢淨光寶塔頌〉和一○九四年〈燕京大憫忠寺菩薩地宮舍利函記〉、一八○六年清代〈法源八詠〉等石碑尤為珍貴。

另外,憫忠閣前有一漢白玉香爐,頗為特別,爐上有題款:「大清乾隆五十八年歲次癸丑肆月吉日立」、「法華寺第貳拾肆代主持僧如元敬獻」,原是北京法華寺之物,不知何故如今移至法源寺?

在憫忠閣後,有毗盧殿,殿前供有清代的大石海一座,而托著大石海的石座則是元代所作。這組大石海、石座供器,經常在佛教雕塑史的論述著作中被引用,亦是見證法源寺滄桑的實物。

毗盧殿內供奉著明代銅鑄毗盧遮那佛造像,高五點六五公尺。此造像形制亦是佛教雕塑史中罕見的體例:造像共分三層,上層為毗盧遮那佛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中層四方分立東、西、南、北四方佛,下層為千瓣蓮花寶座,每一蓮瓣上雕一小佛像,形成「千佛繞毗盧」的景象,一人佇立在造像前,感受其莊嚴無比。

步出毗盧殿往北,即是觀音殿,又稱大悲壇,供奉觀音菩薩像,殿內懸掛著〈存誠〉匾額,為一六八一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後,念及授璽律師的忠誠之語,特地御筆「存誠」二字賜予授璽律師。

民國之後,法源寺曾遭到破壞,許多佛像、佛經和眾多文物遭毀,年久失修的伽藍亦岌岌可危,一片凋零景象。直至一九八○年四月十三日,中國佛教協會為迎接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鑑真大師像的回國巡展,同年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八日鑑真大師像在北京法源寺展出,此次展覽盛況空前,也成了法源寺全面恢復的契機。

一九八○年經由中國國務院的批准,恢復了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成立於法源寺的中國佛學院,並在法源寺境內成立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一九八三年,法源寺被國務院認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二○○一年,法源寺成為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法源寺亦以丁香花一景而聲名遠播,耳聞每至清明時節,大雄寶殿與憫忠閣周圍庭院丁香花盛開之際,繁花似錦北京,千年古剎法源寺丁香盛開,閣周圍庭院開滿,絡繹不絕的遊人、香客前來此參佛賞花。今年早春前往法源寺,無緣眼見盛況,所幸離去時,撇見憫忠閣前幾撮早發丁香花,不禁駐足凝視,如此也算是見過法源寺丁香花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