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翎堅持完成7歲夢想

郭士榛 |2018.12.01
6335觀看次
字級
張翎在羅浮宮前長廊留影。圖/張翎提供
張翎少數留存的全家福照。圖/張翎提供
張翎文革結束後考入復旦大學英美文學系。圖/張翎提供
三位依舊在世 的中美合作所訓 練營老兵。圖/張翎提供
張翎在廈門大學書店。圖/張翎提供
張翎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獲得 英國文學碩士時畢業照。圖/張翎提供
時報文化出版提供。圖/張翎提供

文/郭士榛

7歲,對一般孩子來說,是懵懂無知,只想玩樂的年紀!但有個小女孩卻早在7歲時心中就下定決心:未來要成為作家。甚至她的老師也認定了她的天賦……

女孩長大後,果然成了作家,她回想7歲時的場景,老師當時在牆上掛了4幅連環畫,台下坐著識字不多,還無法寫作文的一群孩子們,老師要小朋友看圖說故事,寫出上學路上幫老爺爺推車做好事的過程。

別的小孩都由人物老爺爺開始說,只有這位小女孩說:「早上升起一輪紅通通的太陽……」老師相當訝異,7歲的孩子竟會由景物描述作為開頭引述?畫作是黑白的,這孩子怎麼會想到紅通通的太陽?老師誇她不但有觀察力同時有色彩感,覺這小女孩將來一定會是個「作家」。

文革打破作家夢

當年的這位7歲小女孩,就是今日知名的華文女作家張翎。但人算不如天算,造化作弄人,張翎遲至41歲才發表第一篇長篇小說。而她堅持成為作家的毅力,讓人感動又感佩。

16歲那年,張翎遇到文化大革命,不但被停學,還進了工廠做起了童工,不知未來一生會接受什麼樣的命運和挑戰,「內心一直思考,自己將來怎麼辦,要一直在工廠做工人嗎?我由小到大就是想要讀書,5、6年當工人的過程,我沒忘記夢想,於是自學英文,但心裡其實也不知讀英文將來要做什麼。」

文革時期,張翎冒著被抓了會坐牢的危險,內心雖害怕但就是想讀書,每晚躲在被子裡聽「美國之音」教的《英語900句》,無師自學,她相信上帝是眷顧有準備的人。後來突然時代變了,鄧小平改革開放,大學恢復招生,她幾年的自學沒有白費,第1名考上復旦大學外文系。張翎內心有著傳統女性堅忍的毅力,也知道自己有很長的耐性,願意慢慢熬著達成理想。

赴美求存改學醫

張翎讀的是復旦大學英美語言文學,畢業後到北京,在煤炭部做科技翻譯,3年後,她出國了。說實話,張翎7歲就明確知道自己未來要成為作家,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她高考復學後,卻沒有選讀中文系,反而讀了外文系?張翎說:「我非常想讀中文系,但父母堅決反對,因為文革時期,文字獄帶給父母的陰影太強,母親打死都不讓我接觸文字工作。」

父母堅持要她學醫,可學醫並不是自己喜歡的事,只好選擇做康復醫生,打死不做外科醫生,「把一個人生命放在自己手上,我完全無法承擔此重任,那時和父母爭鬧利害,後來父母退讓,我可以讀外文系,但絕對不可讀中文系,因為外文系可做翻譯討口飯吃,且不是自己寫文字也不易招罪。」

張翎無奈笑著表示,自己莫名其妙、陰錯陽差進了英文系,出國為了存活又學習成為康復醫生……但如今再回視這美麗的錯誤,反而是件好事,讓她進入了一新的世界,給了她第3隻眼,看了很多外國經典文學,進而了解了別人不一樣的生活。

生活安定竟罹病

張翎指出,因為自己夠「堅持」,才能完成成為作家的夢想。「在我經歷的過程中,有一萬個理由放棄寫作,年輕時遇文化大革命不允許創作,百中選一考上大學,因機會太不容易,只能求生計顧全讀書,出國後也需維生,因為沒有飯吃寫什麼書,所以花了好長時間當康復師來養成自己的寫作夢想,因此當完成學位,通過考試拿到行醫執照,終於可以真正安定下來寫書時,已到40歲了。」

故事說到此,大家可能以為張翎從此離苦得樂了,卻沒想到,她的苦運沒結束。「才剛開始寫小說,我就罹癌了,是第2期惡性黑色素腫瘤。做了2次大手術,原以為我的第1本書也是後1本書,沒想到癌病又奇蹟式的好了,96年至今己有22年,沒再發病。」

命運真愛開玩笑!所幸張翎不論處於任何階段,都沒放棄寫作的夢想,她的堅持,終讓自己成為作家。「是我身體中的韌性戰勝一切困難,這些過程,值得自豪。」這是張翎的心聲。

小說主角皆堅忍

從張翎出版的多本長篇小說中,女主角大多保有一種戰鬥力,不論歷經任何的挑戰都會倖存,在大時代大起大落的各種艱難生活中,以堅忍的耐力求存,站著不行就用坐、躺、跪等不同方式存活下來,書中講的,都是女人們的這種精神,而這也是張翎這個弱女子,為何擁有如此堅忍不拔生命力的最佳寫照。

張翎表示,這樣堅忍不怕苦的精神,來自外婆、媽媽的故事,陪伴她由小到大,一直聽他們談起時代大變遷中女性如何存活,尤其讓張翎驕傲的是,自己家中女性都經歷文革而活下來。談起外婆,是影響張翎最重要的長輩,說來大家都會驚奇,生長在傳統封建時代的老太太卻有著新時代人的思維。

一般母親都會鼓勵女兒挑個好人家,嫁有錢人,張翎的外婆認為:「縱使嫁了好人家,女孩子應仍要自己掙錢,生活要有獨立自主性。」因而張家的女兒每個人都工作掙錢,在財務上非常獨立。

不浪費力氣哀嘆

張翎至今最感驕傲的是,所有求學過程沒有花媽媽一分錢,16歲就自給自足,甚至養家了,是外婆、母親一脈傳下來的生活態度:「女子不能貪慕虛榮,不能靠別人光采過日子,唯有靠自己,才能真正生存下去。」

像是張翎有位阿姨,到新疆謀職,在天寒地凍的環境,南方女子很難適應,可這位阿姨卻在新疆生兒育女且自己進修成為當地醫生。家中女性都能熬過困苦,最後達成目標,外婆將此特性傳給了女兒、孫女,代代相傳,使家中女性都可在艱難困苦中掙扎而出,最後完成自己夢想。

面對自己的一生,張翎沒有怨恨,她永遠往前看,她告訴自己:生命不要浪費在回顧上,發生過的事不能改變就不要再去想,腦子容量有限,生命能蘊藏的東西有限,努力將這些化為積極吧。

張翎說:「曾經發生過一萬件傷自己的事,我都不放在心上,對於每件事我都心懷感恩,像當時我抱持著自己出的書不會有人看,我就堅定書是為自己寫的信念,結果成績都比自己想的好更多,所以只有滿滿的開心。」

作家小檔案

張翎,1957年生,浙江溫州人,加拿大華裔女作家。20年寫作歷程共出版長篇9部,中短篇10多篇。2007年第一部《溫州女人──郵購新娘》,由允晨出版引進台灣。後來出版《唐山大地震》,電影紅了,也讓她成為紅遍華人世界的女作家。《胭脂》為最新創作的小說集,因台灣藝術家王攀元畫中披著紅巾的女人,產生靈感寫下此書。

書中反映生命軌跡

長年生活在加拿大,因而大家習稱張翎「海外作家」,但她強調,自己一開始創作就寫中國體裁。

張翎說:「我不太會寫和中國人無關的外國人,作品中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不太會寫和中國人事無關的外國人,寫的都是和中國人有關的,也不會寫百分百故土題材,故土體材會有海外事務,是身分問題,文化營養是來自中華文化,永遠不可能跳脫這項,但因在海外待如此久,反而有了將海外視野引進書中,中國人眼中美國人,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

張翎說,「一半中國,一半北美視野」合起來即是她的文化營養與生命歷程,被稱為什麼不重要,書寫就是反映著生命軌跡。

張翎表示,寫作最困難是在採訪收集資料的初期階段,長篇小說當資料收集好,開始做大綱分二部分,一是人物性格大綱,再一是故事情節綱(中篇小說不需綱要)。當這些準備好了,書就算是寫了一半,完成的速度非常快,像新近出版的《勞燕》,全書近30萬字,6、7個月就寫完了,「感覺像一瀉千里,非常快」。

張翎坦承,前面準備工作多,費時很久,入點難找,但寫作時經常意外迸出靈感,突破大綱往偏走,但這些意外章節卻往往成為最佳篇章,所以她寫作時思想開放不作預想。

就如同《勞燕》一書做大綱時尚沒有鬼魂亡靈的構想,按部就班寫著,忽覺平舖直述寫不下去,覺得故事不靈活不好看,有天突然開竅,用鬼魂不需任何論證,就發展下去吧,結果突發的靈感,使書讀來更有意思。

就像生命無法預期,世代不能扭轉,生命既已如此,就順勢把有限資源化為對自己最好的營養劑,張翎如今能有對社會深入的觀察力,正是生活體驗補足了寫作的營養,才能把次好的自己變成最好的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