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惜食運動 從歐洲出發

文/爾東 |2018.11.24
6009觀看次
字級

文/爾東

資料顯示,全球有1/3食物遭到浪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更推估,被全球最發達國家零售商與消費者所丟棄的食物,足以餵飽全球8億7000萬挨餓民眾仍綽綽有餘。

在任意丟棄的食物中,美國生產的食物40%不是吃掉而是扔掉的,歐洲每年丟掉食物1億公噸,全球的超級市場就是最大的浪費食物處所,不但造成經濟財物損失,增加許多廚餘和垃圾,使環保問題趨於惡化,也讓許多國家人民饑餓問題持續嚴重。

因此從2013年起,歐洲數個國家陸續興起「惜食」運動,有人主動拿出食物與陌生人分享,也有餐廳以慈善為目的將「廚餘」做成餐點分享弱勢,更有年輕人推出App剩食外送服務,帶動年輕族「吃剩食」,有效對抗不景氣 。

以下就來看看各國的惜食行動:

食物分享站你丟我撿

德國

近年愈來愈多德國人關心食物浪費的議題,為避免太多可食用的食物淪落到進垃圾堆的命運,民間組織自發推廣幾項創意措施,譬如目前在全德有100個「食物分享站」,其中半數設有公共冰箱,另外半數則有置物層架,內置民眾主動提供的安全食物或食材(以自己能吃能用為原則)。

食物分享站的發起人瓦倫丁表示,很多人要出門度假前才驚覺家裡的冰箱囤放太多食物,也有人舉辦聚會後發現剩下太多食物。

瓦倫丁曾在垃圾場見到堆積如山的食物,憤而拍了紀錄片《你在浪費食物嗎?》,片子除了呈現被浪費的蔬果的影像,更指出消費市場的荒謬現實:太大、太小、形狀太奇怪的馬鈴薯都無法放到超市的架上,只能任由它們在田裡爛掉。這部紀錄片觸動德國人,引發民間減少食物浪費的運動。

2014年,柏林新開了一間小餐館,從一個創新的角度處理食物問題:他們直接與農夫合作,供應超市拒賣的「醜」蔬果所做成的美食。

後來瓦倫丁又設立網站,鼓勵民眾分享多餘的食物。為了安全,他與團隊訂下幾條基本規定,比方有賞味期限的食品不能分享,調理過的食物沒問題,但放在太陽底下一天的沙拉不能拿出來。最基本的原則是,你應該分享你自己願意吃的食物。

另一個德國網站則召集民眾節省食物,他們直接與有機超市和麵包店合作,在次級商品(如稍微枯萎的蘿蔔、碰傷的葡萄柚或過熟的酪梨)被扔到垃圾桶前,「惜食人」將尚可食用的食物撿回來,整理後再提供給需要的團體和組織。

目前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3國估計有9千名「惜食人」,要取得「惜食人」資格,必須先通過小考,其中「準時」是最為重要的條件,以免給店家留下隨便的負面印象。

26歲的惜食人萊洛,一周至少前往住家附近的有機商店一趟,拿回店家預備丟棄的食物後,她會將自己吃不了的東西留在附近的食物分享站,或分給在地鐵乞討的陌生民眾。

至於店家方面,47歲的喬治是門市達千家之多的連鎖有機超市負責人,他非常願意與惜食人合作,減少自家超市的浪費。他認為這是尊重人與地球的正確態度。

根據組織的統計,惜食人在2013年減少了大約一千噸的食物浪費。雖然數量不多,卻改變不少人的思想和行為。

丹麥

成立首家剩食超市

丹麥有家餐廳「鎖、庫存和桶」(Rub og Stub),專門到附近的超市和麵包店,接收店家準備丟棄但仍然可食用的食物,做成一道道佳餚,沒想倒顧客接受度相當的高,生意興隆高朋滿座,而這家餐廳也將所有的收入,捐給非洲獅子山共和國的三個慈善機構,用作孩童的教育基金!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這家餐廳,客人進門不給菜單,因為大廚做什麼,顧客就得吃什麼,別誤會,這可不是甚麼性格名廚所開的私房菜餐廳,因為就連大廚自己也不知道今天的菜單是什麼──餐廳今天上什麼菜,要看附近的超市、農場,還有麵包店今天要丟掉什麼而定。所有廚師們都是拿到食物後,才開始即興創作當天的菜單。當然啦,有時餐點不盡完美,例如餐點裡的麵包有點多,那是因為當天麵包店丟了太多麵包,好在顧客都能充分理解。

這家丹麥餐廳剛開始經營時,有些顧客根本不願上門,甚至抱持懷疑的態度,認為這裡使用的都是「被丟棄」的食材或食物。但經過廚師的耐心解說,顧客慢慢能接受,現在餐廳生意興隆,而餐廳也將所有的收入全數捐給非洲國家,用在教育兒童上。

應運而生的是,丹麥非營利組織DanChurchAid在2016年2月成立全球第一家剩食專賣超市Wefood超市,開幕當天王妃親臨表示支持。由於天天大排長龍,9個月後又開了第2家。剩食超市所販售的商品,都是即將過期或剛過期但仍可食用的食物,將超市解決剩食問題的作法帶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惜食餐廳醜蔬果再生

英國

英國反浪費組織「浪費暨資源行動計畫(Wrap)」調查指出,全球每年所生產食物約有1/3從未被消費,其中半數約3200萬公噸的食物,最後被倒進各市鎮的垃圾場,地方政府每年還得花15億美元經費收拾殘局;英國家庭2012年所浪費的食物,則可填滿倫敦溫布利體育館9次,其中40%是蔬果,30%是蛋白質。

浪費食物不只造成社會損失,更可能導致氣候變遷等環保問題惡化,英國社會組織多年前開始呼籲民眾「買剛好,全吃完」以對抗不景氣。去年,英國曼徹斯特更開設了一間「快閃」惜食餐廳,廚師和義工們合力將剩食、棄食和超過最佳食用日期的「神奇食品」煮成佳餚,供60位賓客享用。

主辦單位更在眾籌網站籌得足夠資金,於今年五月正式開設一間惜食餐廳,以剩食再生形式煮食,免費提供每星期五、六、日的早餐及午餐、晚餐,賓客隨心捐助以支持餐廳繼續營運。

秉承不浪費的理念,這間新餐廳的所有廚房用具都是回收自其他剛結業的咖啡室或餐廳。他們指這個計畫並非一般的食物銀行,或社區咖啡店,而是請了得獎名廚來「升級再造」剩食食材,突顯丟掉食物是相當浪費的行為。

這個活動源自2013年開始的「真.垃圾食物計畫」運動,先在英國各地推動「隨心捐助」形式的剩食分享,以減少浪費。他們至今一共收集了1600噸的食物,這個數字一方面反映他們重新分配了多少食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現行的制度浪費了多少剩食。

除了曼徹斯特的惜食餐廳,「真.垃圾食物計畫」亦有另一個計畫叫「Fuel For School」,除了收集剩食給學校以供作早餐,家長也可以在校內攤檔「隨心捐助」以換取多餘食物,而捐款則用以支援學校發展。這個計畫已在大城市里茲在內的40多間學校推行,並希望可以將計畫推廣至全英國。

這個運動也帶動英國一些連鎖超市有所覺悟和行動,他們將不能上架的食物送給慈善團體,以幫助街友和有困難的人。而歐盟在減少食物浪費上,也已經採取了行動,將立法修正食物標籤,適度延長保存期限,同時也呼籲超市別再用「買一送一」的行銷方式,誘惑消費者購買超過需求卻只能保存兩三天的食物。

惜食應用軟體

Too  Good  To  Go

2個25歲的英國年輕人,2015年在丹麥推出一款「Too Good To Go」手機App,讓餐廳有機會將一些即將扔進垃圾桶的美味食材,用平易近人的價格做成外送餐點,由於反應大好,目前已有六個國家的消費者廣泛使用這個軟體下單點餐。

不少使用者也透過App捐款購買剩食(待用)餐點,提供給當地的慈善機構,以幫助有需要的人。為促進永續,TGTG甚至為合作餐廳提供可裝入1公斤食物的環保外帶包裝盒。估計每從垃圾桶拯救1公斤的剩餘餐點,便可為地球減少2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於浪費食物是歐洲各國餐廳共有的問題,現在TGTG已經拓展到歐洲6個城市,包含:丹麥、德國、瑞士、法國、挪威和英國,其中,英國成為最大的服務市場,目前有95個小型獨立餐廳註冊加入,其中甚至有曾經被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英國第二好吃的壽司餐廳Moshimo。

一般而言Moshimo餐點平均售價14至25英鎊(約台幣560元至1000元),但在TGTG上,使用者只需花費3.8英鎊(約台幣150元)便可以購買到生魚片套餐和味噌湯。此應用軟體目前持續擴展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