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 溫暖關懷失親兒

李祖翔 |2018.11.20
4914觀看次
字級
黃寶慧(後左)幼年失親,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幫助同樣境遇的孩子走出傷痛。圖/失親兒基金會提供
黃寶慧(左5,黃衣)服務失親兒超過18年。圖/失親兒基金會提供

家人說:「你要乖一點,爸爸病才會好。」一旦爸爸過世,孩子就有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自責:「是我不夠乖嗎?」失親兒的自責與痛苦,常人無法體會,但台北市失親兒福利基金會董事長黃寶慧卻可以,因為她7歲失親,功成名就後還陪伴失親兒超過18年。

農村長大的黃寶慧,從有記憶以來,母親就辛勞的為家庭付出,後來罹患子宮頸癌,沒錢動手術,過世前的2、3年都躺在病床上,她回憶:「漆黑的房間只留一盞燭光,隨著微弱的哀哼聲,我有一種完全無望的感覺。」

小學2年級的冬天,與癌症奮戰多年的母親離開了她,父親因為農忙無暇照顧,她常常餓得心慌,「小時候最高尚的菜就是蘿蔔蛋了,更高級點的是荷包蛋。」後來父親要她用空的鳳梨罐裝飯,到鄰居家拜託一起吃晚餐,等父親半夜歸來,會一家一家來找,「在我記憶中,常被晚歸的父親從鄰居家暖和的棉被中叫醒,打著哆嗦、踏著月光走回家。」

萬千富貴 不如人生健康

小學4年級的冬天,父親拿著哥哥從台北寄來的微薄薪水和賣了老家、田產的錢,還清母親治病的債務,全家從彰化二林搬到台北。

灰暗、自卑的成長過程讓她抬不起頭,很怕同學知道她沒媽媽,直到國中1年級遇見教英文的簡老師,「老師跟我有相似的成長背景,所以對我特別好,不只給我免費補習,還問有沒有零用錢?我貧困到連零用錢是什麼都不知道,老師每周給我10元,讓我孤單的童年第一次感受到素昧平生之人的愛。」

貧窮對黃寶慧來說就像烙印,兄妹總覺得有錢就能改變命運,於是和三哥一起作醫療器材製造及藥品買賣的生意,希望不再有人像他們一樣,沒錢看病而失去雙親。他們沒日沒夜的賺錢,不浪費一分一秒,終於三哥買下陽明山3000坪的土地建別墅,要讓妻兒過好日子,不曾想房子還沒落成就積勞成疾,罹患鼻咽癌過世,她才驚覺:「沒了性命,賺了全世界又如何?」

在最悲傷、困頓的日子裡,黃寶慧認識前台北市孤兒福利協會理事長徐何德昭,1999年接下協會的重任,2007年協會轉型並改名為失親兒福利基金會,服務範圍更從台北市擴大到全台6000多個孩子,一年約要籌措9600萬經費。

忠於所託 助人甘於寂寞

黃寶慧是基金會「全職」董事長,也是牧師娘,不只要做許多決定,領導整個團隊,了解社工在訪問失親兒家庭時遇到的困難,還要找點開拓、拜訪企業,甚至孩子參加活動或接受職能治療,司機就是她。接送是她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的時刻,她覺得孩子就像海綿,隨著關懷,內心愈來愈健康,「剛開始我想抱抱他們,個個像木頭,沒有反應,現在他們會主動抱我了。」她說,「有人愛你」會產生一種力量,「願意去抱人」也會。

她的電腦上總貼著一張標語:「忠於所託,甘於寂寞」,員工都知道那是她的座右銘,她覺得辛苦、孤單、無助的童年是有特殊意涵的,或許就是為今日的感同身受、助人埋下伏筆,而當領導人都很寂寞,與人意見相左時就得面對自己,她的解釋發人深省。

最近基金會要舉辦50年感恩音樂會,黃寶慧說,音樂會除了是讓孩子有表現平日學習和努力的舞台,也傳達對愛心人士的感激,「一般孩子上台表演,父母都會在台下熱情鼓掌,但失親兒缺的就是父母,希望大家都來聆聽,給他們一點鼓勵。」12月2日音樂會詳情可至官網查詢:www.orphan.org.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