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2037年,你我想要什麼樣的媒體?

執筆人:陳長文終身志工/法學教授 |2018.11.14
1300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陳長文終身志工/法學教授

11月9日,第10屆星雲真善美傳播論壇,邀請海內外媒體人以「新時代傳播媒體的機會與挑戰」為主題,直指全球化下媒體發展問題,並試圖共求解方。雖不具「傳統」媒體人身分、但持續投書40載,且曾獲第7屆星雲真善美傳播貢獻獎的筆者,有幸以一位長年「閱聽者」、自媒體時代下的「新」媒體人身分受邀閉幕致詞講話,表達對未來媒體的期待。

你我想要什麼樣的媒體?今年9月甫易手的時代《TIME》雜誌總編輯在致讀者的公開信中提到──1923年雜誌創辦人Henry R. Luce從未公開的永續使命:「我認為我們要做的,並不是留給後人一個偉大的機構,而是留下我們在這個時代精心實踐出來的偉大傳統。」

新頭家Benioff除了承諾延續百年來的風骨與大格局外,另外開出一項命題給編輯部:他想知道2040年《TIME》會走向何方?數十年後,《TIME》對人們而言又意味著什麼?這不禁使筆者思索:華人媒體的百年典範為何?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解嚴(1987年)50年後,2037年的華人媒體(特別是中國大陸)會發展出何等新氣象?

伴隨全球化,一波波革新襲來,多元化、即秒化、去中心化的轉變,早已打破傳統媒體對資訊產製與傳播的主導性,進而改變閱聽習慣,傳統媒體需重新檢視自我定位。

媒體生態的巨變,迎來許多機會卻也帶來挑戰。機會面:閱聽人取得資訊相對容易,媒體業可跨國尋求更廣大的閱聽市場;挑戰面:1.真/假新聞難辨,市場充斥過分龐雜且質量下降的資訊,甚至假訊息,減損媒體的社會公信力;2.資訊缺乏深度,大量以誇張聳動內容換取點擊量的「內容農場」,使媒體陷入淺碟化危機,進而影響民眾的思辨能力。

如何求解?有認為應由公權力立法介入,但如何衡平言論自由,仍是各國的困境;民間第3方評鑑查證機制,在資源有限、假消息肆虐下,成效與影響仍待觀察。思來想去,筆者以為這些作法都只限短期,終究比不上兩項長期的基礎耕耘:其一,媒體自律;其二,閱聽眾提高自己的媒體識讀能力。

此般想法,亦與本次論壇中諸多主講者和與談人論點相互輝映。媒體面,新時代下,「良知」與「價值」是兩項媒體人不應因科技進展而有所更迭的核心概念。若要保有專業媒體人的風骨,就不應坐視傳統媒體文化價值的崩壞;對於當代閱聽眾而言,既身處假消息充斥的時代,自當需具備多一分對事實的求知欲與分辨能力,若謠言都止於智者,假消息所造成的紛亂定能日趨式微。

於現今情勢,任何媒體在財務收支的經濟壓力下,要長期堅守真善美、高品質自律,誠屬不易。但閱聽眾也斷無置外之理,畢竟好媒體尚需好閱聽眾,才能相輔相成,提升媒體服務品質。

星雲大師創辦《人間福報》,除了弘揚「人間佛教」也是期盼為社會傳播真善美的內涵訊息: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而星雲大師以其長年筆耕所得成立的「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自2009年致力於推動「星雲真善美傳播獎」,更是用以獎勵堅持理想、傳承典範、發揚社會公器的媒體人。

論壇開場時,張作錦先生談論「媒體是否可以救國?」即點出當代媒體人「無所懼也許相對容易,無所私就非常的難了!」之困境。而此無疑是建立百年媒體典範的一大挑戰。然誠如星雲大師所言:「我們沒有失望的權利,唯有媒體可以救台灣。」筆者相信,若媒體業皆能常保「真善美」精神,面對科技革新無所懼、面對公義事理無所私,2037年華人媒體的新典範,是可以期待的,讓我們共勉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