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源】漫談名片

文/胡槐興 |2018.11.13
1339觀看次
字級

文/胡槐興

名片起源很早,東漢時叫「謁」,西漢時叫「刺」。在三國時代,東吳大將軍朱然古墓,出土的「謁」和「刺」,都是用木板削薄製成的,長約二十公分,寬約十二公分。右側寫:「持節右軍師,左大司馬、當陽侯,丹陽朱然再拜」。

大司馬是官銜,當陽候是爵位,丹陽是籍貫。當中寫著一個較大的「謁」字。這就是古代最早的名片的形式。刺則比謁較為窄薄,稱謂比較單純,謁的稱謂比較鄭重;刺只在中間寫著姓名和爵里,謁大都用於下對上,有明顯階級色彩。

刺的形式和內容比較平和親切,主要是士大夫間互通爵里姓名和問候。

秦代官制,設有典謁官。等於現代的禮賓司長。公元前二○七年,劉邦屯兵陳留抗秦,儒生酈食其持謁求見,劉邦素惡儒生,拒接。酈食其按劍逕入,直呼:「我高陽酒徒也」,劉邦乃起立接見。

三國時,魏國大將軍夏侯淵,有個兒子是神童,叫夏侯榮。魏文帝曹丕召見他,賓客百人各交一「刺」,上書爵里姓名,夏候榮過目與之交談,不謬一人。當時人稱「遍談百刺」,一時傳為佳話。

謁和刺,流行於六朝,大興晉魏。漢末郭泰素為士林仰慕,他遊洛陽,路人投刺,常「載刺盈車」。南朝夏侯叔人以孝聞鄉里,常與人交,家中「積刺盈案」。足以為證。

紙張發明以後,木、竹的謁、刺,唐代改為紙寫的「名帖」,就是現在的名片。早時的名帖都用紅箋,講究的還用泥金書寫,成為交際的流行工具,上自高官下至庶民一體適用。

印刷術未發達時,名帖都是自己親筆手寫的,以示敬重,一紙名帖往往就是一帖書法精品。有名帖收藏家將所搜集藏品精選刻印,如《遊宦紀聞》書中所談的「元祐十六家墨蹟」,就是一部古老的名帖選集。

早年的名帖、名片也有附短語,如「請安留步」,表示只是路過問候而來,勿煩主人回拜;也有寫「拜客留名,不作他用」,以防他人利用名片為非作歹。

民國以後,除了印刷取代印名片,也有人使用一種和郵戳一樣的工具自製名片,既有藝術氣質,又富創意。我曾收到一位知名畫家自己刻板圖畫印刷的名片,就是一件藝術精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