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謝脁樓(上)

文/吳鴻霖 |2018.11.12
1926觀看次
字級
謝朓樓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府山廣場的北側。圖/吳鴻霖
謝朓畫像。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

謝朓樓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府山廣場的北側。

宣城在唐代稱為宣州,以盛產宣紙而聞名。遊客在宣城火車站前,搭1、8或10路公車,車資2元人民幣,兩站即可抵達府山廣場;如果步行,沿著站前的疊嶂路,直走300公尺,經過宛溪河上的鳳凰橋,就到了南北走向的府山廣場。廣場盡頭的謝朓樓,在一座高約30公尺的小山上。

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謝朓是南朝齊山水詩人,字玄暉,劉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生於京城建康,卒於齊東昏侯永元元年(499),世稱小謝,而其族叔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則稱為大謝。南齊建武二年(495),「永明體」詩人謝朓出任宣城太守。

兩年多的任期內,他在陵陽山最高處建造一室,名曰「高齋」,作為治事起居之所。唐初,宣城人為了緬懷謝朓,於高齋舊址新建一樓,因樓於郡治之北,取名「北樓」,登樓北望可見敬亭山,故又稱「北望樓」。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詩仙曾多次登樓,賦詩抒懷,因此,後人亦稱此樓為「謝公樓」或「謝朓樓」。

宋《嘉定宣城志》:「高齋在府治東,後人於其地建北樓,一曰北望樓……至咸通末,獨孤氏造疊嶂樓,即北樓之西址為之。」唐咸通年間(860~874)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獨孤霖修建此樓,因地勢高險,樓的四周崖疊如嶂,故題名「疊嶂樓」,在高齋舊址稍西的位置。

宋元兩代,樓經修繕仍稱疊嶂樓,而明代重建三層三檐歇山頂的樓閣,復名高齋。清光緒二年(1876),此樓改建,因財力不足,僅建兩層攢尖頂的樓閣;1935年整修時,上層題額疊嶂樓,下層題額謝朓樓。下層四面牆壁,鑲嵌唐宋以來所有的碑刻,1937年11月底,全毀於日軍飛機轟炸。

1949年以後,謝朓樓原址建烈士紀念塔,成為烈士公園;1997年原地興建謝朓樓,隔年8月竣工,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謝朓樓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7月23日是周一,謝朓樓「休館」不開放,因此,我前往宣城轄區宣紙的產地──涇縣丁家橋鎮,買一刀適合寫經的瓷青色檀皮宣,它是以當地的青檀樹皮製作而成。周二早上,我從旅館走路至謝朓樓約10分鐘,8點半準時抵達大門口,管理員上班途中可能因交通受阻,遲到半小時,9點才開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