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聞解字】悠悠古蹟在校園

文字/馮靖惠 |2018.11.12
2762觀看次
字級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圖片/各校提供
台灣師範大學文薈廳。圖片/各校提供
真理大學理學堂大書院。圖片/各校提供
大同大學「志生紀念館」。圖片/各校提供
台北教育大學舊禮堂(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大禮堂)。圖片/各校提供
成功大學禮賢樓。圖片/各校提供
成功大學小西門城樓。圖片/各校提供

文字/馮靖惠

台灣的大學校園內,有著許多古蹟與老建物;這些銘刻著故事的建築、這些藏身校園的老靈魂,正訴說著一段段歷史故事,帶領人們走進時光隧道。

當新人在大同大學「志生紀念館」拍婚紗,校園古蹟化身浪漫場景;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成功湖周邊建物及榕園,也都是遊客到台南必去的拍照打卡景點。但這些校園古蹟,有的也曾起風波。例如台灣師範大學曾因想改建新大樓,腦筋動到文薈廳,最終最高行政法院審結,認定這些老校舍都是古蹟、統統不准拆。老建築、老靈魂與老故事,終於得以保存。

台灣師範大學文薈廳

類型:市定古蹟

背景:台北高等學校最早建築物,在日治時期名為生徒控室(日語),是控制管理學生的地方,也是師生下課時休憩的場所。

特色:略帶古典哥德式細部趣味的建築,近文藝復興式樣,反映1920年代高等教育的古典精神。整體樸實厚重,沒有過多繁複的紋飾,當時的建築工匠施工嚴謹,每個部位的尺寸、邊角都相當方正,蝙蝠廊是一大特色。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類型:市定古蹟

背景:路思義教堂1963年完工,校方主動向文資處申請列入古蹟,創下國內大學院校主動提報指定登錄校園重要建築為文化資產的首例。

曾被美國視覺藝術基金會選為全世界最美的20世紀建築之一,僅四片曲型牆面,無梁柱支撐,歷經921大地震仍屹立不搖,遊客、新人婚紗喜歡來此取景。

特色:為著名建築師貝聿銘、陳其寬與張肇康等人合作設計,在結構、材料、空間、形式皆具創新表現,屬現代主義建築中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經典之作。

大同大學「志生紀念館」

類型:70年古蹟

背景:大同大學創辦人林尚志與前校長林挺生兩代的故居。志生紀念館原為林尚志與家人的住所,第二代林挺生、第三代林蔚山也都在這棟住宅內成長。林家於2000年前後陸續遷出,2005年後林挺生校長也不在此辦公,乃由第三代林蔚山於2008年間捐給學校。

特色:和洋並置,前棟是二樓洋房,室內有壁爐,後面是單層和式木造居宅,前庭有歐式水池,後院則是日式庭園,古色古香,清幽雅致。建於1940年,由福華飯店創辦人廖欽福設計建造。

成功大學禮賢樓

類型:國定古蹟

背景:創建於1911年,現為成大藝術研究所館舍,原為日軍台灣步兵第二聯隊本部。戰後,日軍營區由國軍接收,在成大於1966年由陸軍第2338部隊取得光復校區(原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區)之前,建築為該部隊駐軍指揮使用。

特色:建築最美的地方是主入口古典羅馬式的門廊,整棟建築裝飾豐富,非常華麗,是成大校園內與大成館、歷史系館相同年代的古蹟建築。

台北教育大學舊禮堂

(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大禮堂)

類型:市定古蹟

背景:建於1927年前後,舊禮堂前身是「芝山巖國語學堂」,1927年分割為「台北第一師範學校(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前身)」及「台北第二師範學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前身)」,舊禮堂建物就是「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首批建築之一。

特色:少數僅存的荷蘭式師範學校建築。特徵是典型紅磚造禮堂建築類型,禮堂東側設拱廊,磚牆為荷蘭式砌法,所用的紅磚品質極優,砌工精密。

真理大學理學堂大書院

類型:國定古蹟

背景:理學堂大書院由馬偕博士創立於1882年,因英文名為Oxford College,後以「牛津學堂」稱之,現為真理大學校史館。

特色:建築上是以傳統四合院為基底,添上創新的西式元素,採用糯米、烏糖、石灰和砂和拌的三合土、廈門的清水磚和閩南瓦,是一個完整的東、西方文化相融典範,均衡對稱、坐北朝南、屋脊立有八座小佛塔以代替十字架。

成功大學小西門城樓

類型:市定古蹟

背景:為原先府城勝跡小西門,1970年因道路拓寬由府前路遷入現址。小西門最早興建於1775年(清乾隆40年),為時任台灣知府的蔣元樞所建,原名清水門。現在的小西門則是1788年(清乾隆53年)改築城池為土城時所新建的,名為靖波門。1970年左右,因道路拓寬工程,在成大爭取下,遷至城東的成大光復校區內。

特色:三合土版築構造

資料來源/擷取自各校官網、校方提供 版面構成/王敬慈、蔡佩芸■本版由聯合晚報製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作者其他文章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