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處方箋當門票】蒙特婁美術館起跑

編譯/潘楠慕 |2018.11.11
2100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加拿大蒙特婁美術博物館與醫界合作,當地醫師自十一月起可開立「藝術處方箋」,讓患者能與親友免費參觀博物館,藉此測試藝術治療對各種慢性病與精神症狀的效果。

這項做法是全球首見,蒙特婁美術館認為,接受藝術作品熏陶,可讓患者藉由「免費進入安全溫馨場所來放鬆身心、恢復活力、休養生息並增進和親人間的感情」。

這項計畫實施後,合作的醫師每年可以開立五十次免費參觀美術館的藝術處方給病患和病患的照護者,每一道處方可以讓兩名成人和兩名未成年人進入美術館,如此一來,藝術不僅能治療飽受疾病所苦的患者,照護患者的人也可以一同舒緩壓力。

蒙特婁美術館合作的加拿大法語醫生協會(MFdC)副會長波以爾(Helene Boyer)表示:「愈來愈多科學證據表明,視覺藝術的展示,特別是描繪自然的藝術品,對人體健康有好處,可以提升人體的皮質醇和血清素。」

波以爾指出,針對臨床藝術療法的研究發現,視覺藝術對抑鬱、焦慮、不良情緒、創傷、痛苦、應對能力和自尊有顯著的積極影響。這些研究已引起醫學界的關注,也讓世界各地醫院更重視藝術治療。

英國多黨議會藝術、健康和幸福調查小組在二○一七年公布的報告指出,藝術對人類健康和幸福的貢獻值得肯定,把藝術融入醫院計畫中對患者有益,包括鼓勵患者參與藝術創作等。

在美國,近一半的醫療保健機構表示在醫療項目中包含藝術,比如藝術療法,以及在醫院中展示視覺藝術品。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已經和醫生合作超過十年,共同研究如何把文化融入患者的治療過程,也有許多參與的醫院表示確實具有療效。紐約哈林醫院曾進行壁畫重建計畫,就是一項成功範例。負責該計畫的建築師席寇諾菲(Chuck Siconolfi)表示:「藝術就跟藥品、放射治療或者手術刀一樣,能夠治癒疾病。」

蒙特婁美術館館長班迪爾(Nathalie Bondil)指出,「在某些方面,欣賞藝術品的益處似乎與運動有些類似。一九八○年代開始,醫師開始開運動處方給患者,因為運動能夠增加有益健康的激素」。

班迪爾指出,和運動相比,參觀博物館對各年齡的患者都有好處,並且是運動處方之外的另一種選擇,畢竟對年長的患者而言,運動可能有風險。她進一步說明,許多人認為藝術處方只適用於心理健康,像是對罹患憂鬱症或有心理問題的人,事實上,藝術處方也能減緩生理上的痛苦。

班迪爾表示,為了這項創新的療法,蒙特婁美術博物館已設置專用的藝術治療工作室和醫療諮詢室,為患有精神健康問題、飲食失調、自閉症譜系障礙、癲癇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患者提供服務。

目前已經有逾一百名加拿大法語醫生協會的醫生加入這項計畫,班迪爾館長表示,這項計畫的目標是把類似的合作計畫推廣到全世界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希望可以藉此開啟一道新的大門,造福更多患者」。

重拾童稚樂趣 大人也需要塗塗抹抹

彩色繪本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但即使已經成了大人,也一樣能享受在著色本上任意塗抹的樂趣,甚至還有紓壓的作用。

蘇格蘭插畫家貝斯佛特(Johanna Basford)以滿足成年人的需求為理念設計著色本,推出後大受歡迎,也一度登上亞馬遜網站的暢銷書排行榜前幾名。例如《祕密花園》(Secret Garden)的全球銷售量已逾140萬本。

英國獨立出版商歐瑪拉(Michael OMara)也跟上風潮,開始銷售成人著色本。該公司的宣傳行銷和網路部門負責人麥克勞夫林(Ana McLaughlin)表示,著色繪本有紓壓作用,加上藝術治療的風行,讓銷量突飛猛進。最關鍵的是,讓大人可以享受童稚的樂趣。

醫學研究指出,彩色繪本可用來協助兒童辨識、表達各種情緒,也可釋放負面情緒。許多成年人也有這方面的需求,但過去的產品通常是針對兒童推出。也因此,當這種型態的產品出現,立即吸引許多人搶購。

貝斯佛特表示:「我作品中的藝術是非常複雜的,但我覺得著色確實可以紓壓,讓人暫時放空。此外,這也不需要傷腦筋。要在一張白紙上作畫,可能讓許多人卻步,但如果是著色本,只要任意上色就好。此外,著色本也具有懷舊感,讓許多人想要嘗試。」

她回憶當初決定推出這類作品時,和出版社協商的過程:「我告訴童書仲介,想要為大人推出著色本,那時那還不流行,但我純粹認為,應該為跟我有同樣喜好的人服務,出版一本我自己也擁有的書。」

麥克勞夫林則說:「著色本已經蔚為風潮,許多人都想展現他們塗塗抹抹的能力。他說,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已出現許多上好色彩的作品。我認為,許多人以自己的作品為傲。即使沒有藝術天分,也能利用彩色繪本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

憂鬱?沒自信? 來上烹飪課吧

抒發不佳情緒方式五花八門,跑步、聽音樂都是常見的方法,現在還有新的祕方:各式各樣的食材。

一些醫療診所和專業諮詢人士,已開始把烹飪或烘焙當成療法,治療憂鬱症、焦慮症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治療過程除了解決心理方面的症狀,也同時教導患者如何健康烹調。

這些課程透過做菜來紓壓,有助建立自尊和抑制負面思考。此外,治療計畫通常還包含談話輔導和藥物治療。

美國康乃狄克州一間青少年治療中心,便透過烹飪課協助青少年對抗精神疾病和成癮。主廚迪艾列索(Patricia D’Alessio)表示,這些課程的目的是「讓人專注於某些事物,忘卻壓力,將他們的思惟過程重新轉向」。

心理學家指出,烹飪和烘焙符合「活化行為」(behavioral activation)的療法。也就是透過正向活動減輕憂鬱,讓患者有行動目標,藉此抑制他們悲觀的態度。

芝加哥西北大學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系副教授戈蘭(Jacqueline Gollan)表示:「如果某項活動,例如烹飪,可以被當成個人獎勵或是成就感來源,這類活動就能增加幸福感。」

英國職能治療期刊指出,研究人員針對在心理健康診所住院的病患研究後發現,烘焙課可增加自信,提高專注力和提供成就感。

專業治療師布朗(Catana Brown)表示,利用烹飪作為治療法時,也必須強調健康飲食。他說:「這其實是個嚴重問題,很多抗憂鬱的藥物容易讓人們增加體重。」他要求接受治療者烹調健康的食物,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和其他人一起參與烹飪治療課程,也有好處。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康復課程臨床治療師海倫表示,一些患者覺得自己和社會脫節,透過烹飪課程讓他們聚集在同一場合,不僅能夠增進社交技巧和自信,也能學習分享的樂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