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屈子祠 (下)

文/吳鴻霖 |2018.09.24
1660觀看次
字級
離騷閣 圖/吳鴻霖
屈子祠渡口 圖/吳鴻霖
余光中教授的墨蹟 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

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湘陰知縣黃思讓建濯纓橋和獨醒亭;明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年)湘陰知縣戴嘉猷曾撰寫〈重修獨醒亭記〉,可見明代已有獨醒亭。遊客開車上山,行駛亭前小路,汽車可停在屈子祠前面的石坪。

屈子祠右側的碑林,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大園林,除了門樓,還有七棟鑲嵌書畫碑刻的建築。〈屈原碑林記〉的碑文:「祠之東有地一畹,草木蕭森,相傳屈子夜誦離騷,山鬼愀然以泣之處也。庚午冬,有鄉賢宣導于此建設碑林,以緬懷先哲。」

碑林占地一畹,約二、三十畝,庚午年(一九九○年)冬天開始建設。牌坊式的門樓十一公尺高,大門兩邊的對聯是李白〈江上吟〉的詩句:「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平,即屈原,他的詞賦與日月同光,永垂不朽;楚王奢靡無道,亡國之後,奴役人民建造華麗的樓台宮榭,早已蕩然無存,只留下荒涼的山丘。賢臣與昏君,天壤之別,形成強烈的對比。

走進碑林,最先看到廣場中央的天問壇。大理石基座上面,有一屈原昂首問天的塑像,面向東南方,背後是離騷閣、碑廊和九章館。離騷閣高十二公尺,閣內的碑刻都是方家名流書寫〈離騷〉的詩句;碑廊是連接各建築的廊道,它的右側是招魂堂,左側是九歌台;招魂堂前面是獨獨樓和思賢樓。

屈原碑林有三百五十六塊大理石碑刻,許多名人與書法家,以篆隸楷行草書寫司馬遷、賈誼、李白、杜甫、蘇東坡等人緬懷屈原的詩文,留在思賢樓一至三樓走廊和大廳的牆壁上。

一樓大門右側第一塊石碑,是余光中教授的墨蹟,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台灣發生大地震。當天,七十一歲的余教授站在天問壇祭祀屈原,現場揮毫,在石碑留下詩句:「烈士的終站就是詩人的起點?昔日你問天,今日我問河,而河不答,只水面吹來悲風,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羅」,左邊有落款。余教授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他的硬筆字和書法,有獨特的造型與個人的風格。

屈子祠在汨羅江一個大灣道的左邊,江中已完成截彎取直的填土工程,直線的土堤約一公里。參觀完屈子祠、楚園、獨醒亭和屈原碑林,我站在人跡罕至的土堤上,看著遠離村落的屈子祠,天空下起雨來,好像在掉眼淚哀傷屈原一般。屈子祠下方停車場的路邊,有張「屈子祠核心景區鳥瞰圖」,右上角〈離騷〉的詩句:「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正是屈原的寫照。

雨愈下愈大,堤上赤紅色的填土泥濘不堪,鞋底沾滿紅土,不得已只好離開江中直堤和屈子祠。

兩千多年來,玉笥山和屈子祠是研究屈原、楚辭和楚文化重要的地點。當時,屈子祠鎮以屈子祠為中心,正在興建「屈子文化園區」。年矢每催,四年飛逝,現今的園區,一定有了嶄新的風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