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六祖壇經講話 般若品第二 問題講解 4

文/星雲大師 |2018.09.23
3144觀看次
字級
圖/新華社

文/星雲大師

﹙五﹚怎樣轉「貪瞋痴」為「戒定慧」?

佛教是智信的宗教,不但講究慈悲,尤其重視般若智慧;唯有開發般若智慧,才能把「貪瞋痴」的煩惱轉為「戒定慧」的功德。因此,平常我們講學佛修行,主要的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也就是轉「貪瞋痴」為「戒定慧」。

貪瞋痴,稱為三毒,是說對一切順情的境界,生起貪得無厭的貪心;對一切違情的境界,生起忿怒憎恨的瞋心;對一切事理的法則,生起邪迷痴暗的痴心。這三毒是眾生心理上最嚴重的大病,它是障礙佛道的根本煩惱;它像魔王,惱害眾生的身心,毒害眾生出世的善根,它是眾生流轉生死的根本。因此,經典裡面講「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繫不憂形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起不生業果」。可以說,凡夫眾生有很多的苦惱,都是因為貪瞋痴的煩惱所引起的。

說起貪,我們可以看看這個世間眾生的形象,走在路上,明明是一個已經喝過的空汽水罐子,他也要踢一踢,看看裡面還有什麼東西?有這麼一則笑話:嫁到都市為人媳婦的女兒,忽然聽說鄉下的老爸爸要來,為了表達孝心,就用罐子裝了很多老爸爸最喜歡吃的芝麻糖,隨他要吃多少就吃多少。

可是,當爸爸把手伸到罐子裡面,卻怎麼樣都拿不出來,女兒很著急,這樣拿,那樣拿,爸爸的手就是拿不出來。後來不得已,只好把罐子打破,一看,爸爸的手為什麼拿不出來?原來,他抓了一大把糖,手裡面的糖太多了,拳頭太大,糖果罐子的瓶口太小,所以拿不出來。

這個笑話說明,貪心是人性的弱點,貪心就是我們的根本煩惱。

瞋心,也是煩惱的根本,更是修行的一大障礙,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佛教把瞋心比作「火燒功德林」。

據說,有一個學道的人,每次打坐時,常有蝨子來咬他。後來他就和蝨子約法三章:「當我打坐,進入禪定的時候,你不可以咬我;等我出了定,我不修行的時候,你咬我,我會慈悲布施一點血給你吸。」

大家說好了,彼此也就相安無事。後來,有一天,跑來一隻跳蚤,聞到這個學道者香醇的血,忍不住垂涎欲滴,準備好好飽餐一頓,蝨子趕忙出來制止:「跳蚤!你不可以隨便亂來,我跟這個修行人有約定,要等他出定以後,才能吃。」

跳蚤當然等不及,也不管什麼約定,一口就咬下去。這個修道者正在禪定之中,忽然有個東西咬他,心想:「你這個蝨子不守信用。」一氣之下,就把衣服脫下來,付之一炬,於是不管跳蚤也好,蝨子也罷,統統同歸於盡。而這個修道者因為生起了瞋恨心,道業也成就不了,正是「佛前多劫修供養,所積廣大福德緣,一念瞋心才生起,盡焚彼福成灰燼」。因為一念瞋,因此毀了自己。

唐朝時,權傾朝野的太監魚朝恩,有一天去問藥山禪師:「禪師!請問你,《普門品》說『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什麼叫做黑風?」

黑風就是指煩惱、瞋恨的意思。

藥山禪師聽了這話,並不正面回答他,只是對著他說:「魚朝恩!你這個太監,你問這個問題做什麼?」

魚朝恩當時是朝中不可一世的重要人物,甚至連皇帝也要聽他的話。不意藥山禪師竟這麼回答他,生氣是可想而知,因此隨即面露憤怒的樣子。

這時藥山禪師哈哈一笑,他說:「這就是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

貪瞋痴就像盜賊一樣,日夜盤據在我們的心上,竊取我們的功德法財,障蔽我們的真如佛性,如果我們不轉「貪瞋痴」為「戒定慧」,我們就永遠受貪瞋痴的煩惱束縛。

在三毒之中,瞋恚其咎最深,因此,佛教裡面有一首偈語說:「面上無瞋是供養,口中無瞋出妙香,心中無瞋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

假如我們是經常為貪瞋痴所苦惱的人,不妨接受六祖惠能大師的指導;只要我們能開發人人本具的般若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就能把貪瞋痴煩惱轉成戒定慧,那麼我們的生活自然會有另一番妙味了。

﹙六﹚怎樣從般若中生出智慧,滅卻塵勞煩惱?

在《六祖壇經》的〈般若品〉裡,主要就是要我們從般若自性中生出八萬四千智慧,來滅卻八萬四千的塵勞煩惱,所以惠能大師說:「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

在佛教裡,我們常常聽到「八萬四千」這個數字;八萬四千不一定不多不少就是八萬四千,八萬四千的意義,就是表示很多。

隋代慧遠大師曾對八萬四千作了這樣的註解,他說:「諸佛菩薩普度眾生,有三五○個法門,每一個法門裡面,各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法門。每一法門當中,皆能降伏眾生的四大(地、水、火、風)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如此就有二萬一千個法門,這二萬一千個法門又對治眾生的欲、有、見、無明等四種毛病,於是二萬一千乘四就是八萬四千法門。」法門有八萬四千,正好對治八萬四千的煩惱。

其實,在工商發達、科技文明的現代社會裡,現代人的煩惱應該不只有八萬四千;可以說,時代越進步,增加的煩惱也越多。譬如,現代人出門乘坐汽車,萬一汽車拋錨,真是「汽車者,氣死人也」。有時乘坐公共汽車,左等右等,遲遲不來,等公共汽車也是好氣人。因此,汽車雖然帶來生活上的便利,但也增加了我們的煩惱。現代人利用電話傳達訊息,本來是很方便的,但是用多了,難免也會受到電話的干擾,又增加了電話的煩惱。現代的人住公寓裡面,像鴿子籠一樣,不容易和大自然接觸,公寓裡面也有很多的煩惱。所以,現代人的煩惱,應該不止八萬四千。

不過,前面說過,八萬四千的煩惱,我們不一定要從數字上去認定,由於佛教的數字常常只是一種象徵,離開數字之外,我們應該去領略它所要傳達的真正意思。譬如,在佛教裡,常常說我們要一心念佛、一心不二。為什麼要「一心不二」?就是不要三心二意的意思。上香要上三炷香,拜佛要拜三拜。為什麼?因為三炷香、三拜就表示對三寶的尊敬,是表示對三學、三慧、三種般若的重視。我們供佛要供四果,「四」是代表四聖諦、四如意足、四阿羅漢果。我們供菜要供六碗菜,「六」是代表六度。念佛連續七天,叫做打佛七,參禪連續七天,叫做打禪七,「七」就是代表一個週期。

此外,十回向表示十大願;禮拜時,有人拜十二拜,這就表示我要效法觀世音菩薩的十二大願。念佛時,有人手持十八顆的念珠,表示十八羅漢;二十四顆,表示二十四諸天;三十二顆,表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四十八顆,表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一○八顆,表示一○八大願,度一○八煩惱等。

佛教的數字不但蘊含特殊意義,尤其學佛者若能藉著法數名相深入佛教義理,不失為一大方便法門。茲以一到十的數字,舉例說明:

●一心求法。一心,指如來藏心,即絕對無二的心性。

●二諦圓融。二諦,即第一義諦、世俗諦。

●三學增上。三學,即戒學、定學、慧學。

●四恩總報。四恩,即國家恩、父母恩、眾生恩、三寶恩。

●五戒均持。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六度共修。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七財具足。七財,即信、戒、慚、愧、聞、施、慧,稱為七聖財。

●八道並行。八道,即正見、正語、正命、正念、正思惟、正業、正精進、正定,稱為八正道。

●九品同登。九品,即九種等級: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

●十願圓滿。十願,指普賢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總之,八萬四千法門度八萬四千煩惱,這只是以數字來象徵、說明,其實心病還需心藥醫,我們的心能製造貪瞋痴煩惱的毛病,同樣也能生出功德、智慧,所謂「披毛因它成,成佛也由它」;學佛就是為了調伏這顆散亂的心,為了淨化這顆染汙的心,所以又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果我們的自心能常生功德智慧,自能滅卻無明煩惱,是則當下即是佛國淨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