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爾薩巴修道院 女眾止步

 |2018.09.21
2201觀看次
字級
位於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伯利恆的瑪爾薩巴修道院,是一座東正教修道院,目前仍有一些僧侶居住於此,圖為修道院內建築一隅。圖╱法新社
位於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伯利恆的瑪爾薩巴修道院,是一座東正教修道院,目前仍有一些僧侶居住於此,圖為修道院內建築一隅。圖╱法新社
位於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伯利恆的瑪爾薩巴修道院,是一座東正教修道院,目前仍有一些僧侶居住於此,圖為修道院內建築一隅。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想想看,一個面積達六千平方公尺大的建築區,長達一千五百多年,沒有任何女子踏足,只有男性可以進入,這不是性別歧視,而是為了苦修的基督修道士避免誘惑。位在巴勒斯坦境內,伯利恆西南方十五公里的瑪爾薩巴(Mar Sabas)修道院,就是這樣的地方。

瑪爾薩巴修道院被公認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有人居住的修道院之一,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特別是限制女性進入。

荒漠尋神 看見異象

薩巴,希臘人,西元四三九年生,當時是東羅馬帝國時代。他自小就想成為耶穌基督的追隨者,約在三十歲時離開家鄉,到耶路撒冷西南方巴勒斯坦的荒漠中尋找神。

據瑪爾薩巴修道院的修士表示,薩巴晚年時即很少進食,大多時間都待在修道院對面的岩洞中苦修,在苦修中他曾看見異象,看到從天上降下一道火焰到目前的瑪爾薩巴修道院;西元四八三年,薩巴在看到異象處興建了修道院。

薩巴九十四歲過世,他的繼任者將他的遺體放在他看到異象的地方,並建了一個小小的教堂。

薩巴的遺體至今仍然沒有腐化。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時將他的遺體帶到義大利,一九六五年時,當時的教宗保祿六世為了向東正教顯示善意,將薩巴的遺體歸還給瑪爾薩巴修道院。他的遺體目前就放在瑪爾薩巴修道院,不過不是放在原先他看到異象的地方,而是相隔不到十五公尺的教堂中。

瑪爾薩巴修道院的修士表示,自被天主教封聖的薩巴看到異象在荒漠中建修道院後,在西元八至九世紀時期,約有五千多名苦修士在瑪爾薩巴修道院對面的岩洞苦修,幾乎讓這個荒漠地區成了小型的城鎮,只不過這個小鎮所有的居民全部都是男性。

放下一切 專心求道

瑪爾薩巴修道院目前所在地是在巴勒斯坦境內,有意探訪的基督徒需自伯利恆搭車到修道院,但瑪爾薩巴修道院一如往昔,不讓女子進入;每周三和周五(禁食日)不對外開放。

從伯利恆到瑪爾薩巴修道院沒有固定的班車可以抵達,訪客可以自行開車、搭乘計程車或租觀光巴士,沿途可以看到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情況。由於瑪爾薩巴修道院遠離人們居住的地方,伯利恆市政府在瑪爾薩巴修道院前約兩公里的地方設立垃圾場。

瑪爾薩巴修道院目前約有十五位不到的修士。他們對訪客極為熱情,在導覽訪客後,會讓訪客到餐廳飲水或喝特有的茴香酒。

瑪爾薩巴建在荒漠懸崖峭壁邊上,四處無人,尤其看到對面的岩洞,並不是真正的洞穴,只是山崖處多了一塊遮蔭的石塊,當年卻有成千上百的苦修士在炎熱的荒漠中苦修;遙想這些苦修者願意放下一切,專心一意地追求耶穌基督,不得不對他們表示佩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