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寶】黃永明結合生活推廣古琴

文/郭士榛 |2018.09.20
5063觀看次
字級
古琴演奏家黃永明致力於傳統琴曲的打譜與編訂現代琴曲,以利初學琴者。圖/黃永明提供
古琴演奏家黃永明也熟悉其他國樂樂器。圖/黃永明提供

文/郭士榛

古琴演奏家黃永明從小在絲竹聲中成長,自幼受父親的音樂薰陶與啟蒙,但她卻是到了國中以後才開始學習國樂,談至此,黃永明的臉色不免暗淡下來,深究原因,她道出自己感傷的往事。

黃永明的父親黃體培是中華國樂會音樂家,熟悉各種國樂器,從小在絲竹聲中成長,她表示,父親的朋友、學生都經常會到家裡上課、作客,因此家中不時都會傳出音樂聲,「但父親從來不教我。」黃永明說,即使父親不教,她曲子聽過幾遍就記住,她會知道父親的學生那裡彈錯。

黃永明表示,她國三畢業時父親病危,偏偏她聯考失利,「當時病重的父親希望我一個女孩家不要離家太遠,於是去考在家旁邊的國立藝專,放榜時我十五歲,算是完成父親的遺願,走上國樂這條路。」後來父親過世,黃永明在家裡壁櫥深處發現父親藏的兩張琴,「其中一張琴刻著我的名字,我知道他對我有期待,從此決定把古琴學好。」黃永明後來整理父親遺物,看見父親用毛筆字寫的國樂教材,看見父親為了印樂譜每晚努力刻的鋼板,那麼一絲不苟,條理分明,「我才了解了父親的內心世界。」

在藝專讀書時古箏、古琴是主修,黃永明分享學習國樂的甘苦談,「古琴看譜方式和其他樂器不同,在琴譜上都是字譜的型態,學習上非常不容易,她說:「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不准我們錄音與聽寫,我必須在老師彈奏的時候馬上用耳、用腦記下節奏與指法,學習者得靜下心來,仔細解讀,背到滾瓜爛熟之後能開始真正練習,然後演出,所以在學習的歷程上比較吃力,但是後來才知道這樣的學習方式,幫助我可以彈奏出屬於自己個性與味道的曲風,反而有更多學習上的樂趣體驗。」這使黃永明體悟道,一開始遇到困難不要逃避,當你突破了困難,就會收穫到更大的學習樂趣,之後就沒有難題可以再難倒你。

「藝專畢業後,我先去了淡水國中當了十個月的音樂老師,後來市立國樂團招考,就加入了國樂團直到退休,在國樂這條路也走了三十年的歷程。」

任職台北市立國樂團期間,黃永明演奏古琴曲目廣泛、演出形式多樣,除了演奏傳統琴曲外,曾與國樂團、交響樂團、京劇、歌仔戲、越劇、崑曲、南管、舞蹈、佛教梵唄、鼓樂等團體以伴奏、獨奏、小合奏、協奏等與各類表演藝術團體跨界合作,演出經驗豐富。

目前已從台北市立國樂團退休,黃永明現在除了舉行演出,在台藝大教書,也在佛光山台北道場開大班課,用生活化方式推廣古琴,同時也致力於傳統琴曲的打譜與編訂現代琴曲,以利初學者。也為古琴與不同樂器的重奏、小合奏,改編多首琴曲,就是希望讓學古琴的人覺得可以親近。二○一三年起,每年舉辦古琴雅集數次,期望增進琴友交流,分享彈琴心得。

黃永明表示,演奏古琴的確可以修身養性,但她強調不需要想得太神祕,「很多人說古琴琴音可以對應五行,我從事音樂工作,並不往醫療功能方面設想,但我認為演奏古琴只要專注,面對內在的自己,的確可收洗滌心靈之效。」

中國文人樂器古琴,不但問世超過三千年,也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傳統文化內涵,古琴演奏家黃永明表示,在台灣,古琴在國樂發展歷程中不曾缺席,是很幸運的,因為古琴藝術還在傳承中發展,持續帶給台灣樂迷更多的藝術啟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