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觀察 虛擬技術 將古建築留在未來

文/記者高杉 |2018.09.08
1706觀看次
字級
「西四頭條到八條虛擬遊覽系統」的產品截圖。圖/新華社
「西四頭條到八條虛擬遊覽系統」的產品截圖。圖/新華社
「西四頭條到八條虛擬遊覽系統」的產品截圖。圖/新華社
北京西四北三條23號住宅。圖/資料照片
李衛偉在北京古建築研究所工作。圖/新華社
李衛偉團隊成員正在手機上對AR產品樣本進行測試。圖/新華社
四合院主題酒店北京中堂客棧俯瞰圖。中堂客棧的建築始建於明末,曾是清朝宰相(鄂爾泰)的故居,幾百年歷史洗滌 ,如今物是人非,只留下這套兩進式四合院古建築(2008年2月20日攝)。圖/新華社

文/記者高杉 圖/新華社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北京」第一次戴上VR(虛擬實境)眼鏡,透過螢幕看到了北京西四地區幾座四合院的3D復原畫面,那些消失多年的建築和街道在眼前重現。他說:「這裡面和我們過去看見的景兒一樣,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踢球的地方。」

老人從VR眼鏡中看到的畫面,是老北京「經典古建築復原」項目成果的一部分。該項目的宗旨,是通過VR、AR(擴增實境)、三百六十全景、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虛擬復原北京城內各個類型的經典古代建築。

「我們希望借助科技手段,突破傳統模式下的各種局限,讓古建築及其文化得到大眾更好的接納。」該項目的參與者張予正說。

以古人之規矩

北京古代建築研究所的研究員李衛偉是該項目的發起人和負責人,「三年前開始有了這個念頭,便再也放不下了。」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由於缺乏有效保護,北京城裡四合院原貌已不多見。在從事古建研究的十六年裡,李衛偉走遍了京城幾萬個四合院,拍攝了十數萬張照片,從四合院的建築布局到建築設計細節,甚至院落中的花木綠植,都準確地「備分」在了他的大腦和電腦中。

作為中國傳統民居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四合院在西周時期就已有雛形,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以北京地區為典型。隨著歷朝歷代城市規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四合院也不斷經歷變遷,至明代基本定型成為今天的格局,到晚清時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甚至有了些許西洋元素。

「這些四合院裡藏著流傳了幾千年的文化。」李衛偉說。中國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觀也傾注在了四合院建築的一磚一瓦、一花一木之中。如「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副老北京四合院最常見的門聯和大街小巷遍植的國槐,在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三槐堂銘》中都能找到歷史文化淵源。

有別於西方建築堅固、實用、美觀的三原則,中國古建築講求堅固、實用、重生。「『重生』是重視生命、重視人居住生活的狀態。西方建築為『神』服務,而中國古代建築是為人而存在,實用是第一位。」李衛偉說。

中國古人對美的追求較為含蓄,往往把建築的形式美融入到其功能與內涵中。比如最近在網路上很紅的故宮檐獸,除了外觀的審美,它們是用來固定瓦片的重要建築部件。「中國古建築中幾乎沒有無用之物,這裡蘊涵著中國人的哲學。」李衛偉說,鑒賞四合院不僅是對建築本身的賞析,也是對中國歷史的研究,以及對文化、思想的釋讀。

開自己之生面

二○一八年底,李衛偉和他的團隊計畫將一個名為「西四頭條到八條虛擬遊覽系統」的產品上線。這是一個基於VR和三百六十全景技術的創新項目,人們可以借助VR可穿戴設備或者手機「遊覽」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在虛擬畫面中「穿越」到一、二百年前的京城,一睹古建築之美。

這將是團隊第一個落地的課題項目。這會是古建築展示、傳播模式的一次顛覆,「它的強互動性、普適性以及信息傳遞方面高層次的可讀、可知性,都是現有的展示方式無法比擬的。」李衛偉說。「過去辦個展覽,動輒出動幾個集裝箱(貨櫃),還未必吸引人。現在兩個人加一個拉桿箱,全世界巡展都沒問題,而且從小孩到老人都愛看。」

對於虛擬技術對古建築展示傳播帶來的改變,李衛偉對未來有著獨特的理解和憧憬,「從二維(2D)到三維(3D)、從遠觀到互動、打破地域限制,讓每個體驗者都能身臨其境成為主角,我們在用年輕人真正喜歡的模式講述。」

李衛偉的手機中,還「雪藏」著另一個處於探索階段的AR產品樣本。打開應用,掃描一幅古建築圖書中的插圖,螢幕上就出現了建築斗拱的3D畫面。通過簡單的操作,使用者可以查看建築構件的模型、聆聽語音介紹,或親手嘗試虛擬拆裝。

「現在市場上還找不到基於AR技術的古建類圖書,相關技術已經成熟,我們能填補這一空白。」然而這一項目的推進卻並不順利,除了這個李衛偉自掏腰包製作的樣本,尚未得到任何資金支持,正處於擱置狀態。

團隊其他幾個創新項目的命運也大多如此。談到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李衛偉在擔憂之餘也保持著樂觀的心態,「我們已經很高興了,總算起步了。時代在發展,我們都看好這項事業的潛力。」

「最萌年齡差」的團隊

遊戲思惟 展示古老中國建築

古建築的魅力在於傳統,也在於發展。

「有人居住著的建築就是活的,它與時代同步,不斷進益。我做這個項目也是受了建築的啓發。」李衛偉說,古建築行業的鼻祖梁思成當年騎著毛驢四處探訪,今天的人們坐著汽車、飛機日行千里,技術進步讓效率今非昔比,可惜梁先生當年看見的東西,今天很大一部分都看不見了。但數位技術是這一代人的優勢。虛擬技術,可以讓今人瞬間去到古代。

這種差異促使了李衛偉和團隊的聚合。「這是一個很交叉的團隊,我們需要一絲不苟的白髮專家,也需要玩遊戲長大的『九○後』。」李衛偉說。在他案頭最顯著的位置,除了大部頭的《北京四合院志》,還有一本記錄著遊戲設計原則的筆記。這個有著「最萌年齡差」的團隊,試圖用前沿的遊戲思惟去展示傳播古老的中國建築。

「我們想要的是像『沉迷』遊戲那樣的用戶黏度。」二十五歲的歷史學碩士張予正說。遊戲《陰陽師》、《昭和雜貨店物語》、《光之四戰士》等都曾是他靈感的源泉。

北京古建築研究所正在籌畫和高校合作,開設古建築製圖的相關課程,以吸引和培養對復原古建築有愛、有志的年輕一代。李衛偉說,「我們的理想,是讓孩子們在古建築的耳濡目染中成長。」

李衛偉的心裡還藏著一個宏大的「復原北京計畫」,把整個清朝的北京舊貌完整地復原成人人能看見的3D影像。「未來的一天,一個第一次來北京的國內外遊客,只要拿出手機,掃描街道的一角,他就隨著古建築開始了『穿越』時空之旅。這多有意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