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 9 創意專家希莉格:行三要 就能添好運

楊慧莉 |2018.09.01
2154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比起當聰明人,多數人可能更希望自己是幸運兒,能行遍
天下,無往不利。但,運氣究竟是什麼?是否有人真的就天
生好運?專精創意課程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希莉格,多年來從
觀察幸運兒和個人的經歷中,發現好運並非不請自來,其實
是有跡可循的…

關於創意
以多種形式展現

婷娜.希莉格(Tina Seelig)擁有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簡稱MS&E),也是史丹福科技創業計畫(簡稱STVP)執行長。

希莉格主要教導創意、創新和創業課程,自授業以來已經獲獎無數,肯定她在教學上的傑出貢獻。此外,她著有多本啟發智能、開發創意的好書,其中作品《學創意,現在就該懂的事》(inGenius: A Crash Course on Creativity)釐清一般人對創意的迷思,也凸顯創意對人生的影響力。

創意有不同語言

首先,世人會以為創意是與生俱來的,而因此有「我不是一個有創意的人」的說法,但希莉格主張這種斬釘截鐵的認定並非事實,因為「我們上學,其實就在學習不同的創意語言,裡頭有數學、音樂、藝術等,而每個人會因應不同的情境使用最適合的創意語言來表達自我,有時想用寫的、有時想用畫的,重點是你有很多創意能力可供選擇」。

由此可見,創意是多面向,也可經後天學習。希莉格自認非所謂的音樂人,但她相信就算沒有音樂天分,但透過後天訓練,她的音樂技巧仍可增進。

另外,希莉格也分享自己「讓創意流動」的小方法:每晚睡前,她會「想」一下隔天要處理的專題,先在腦中反覆醞釀,接著讓它們在潛意識中深化,通常隔天醒來就會出現許多不錯的點子。

創意工作關鍵點

「在個人部分,創意需要有腦子提供時間醞釀;在職場部分,創意也需要有好的環境空間醞釀,否則再有創意的人也會難以伸展。」希莉格談到創意工作的關鍵點時表示。

「如果職場上有規定,你的點子發想不可行,就要遭受處分,那還真是不幸,因為應該沒人想再試試新點子吧。但如果管理階層說,『沒關係,但我們從錯誤的嘗試中獲得寶貴的一課』,就會將失敗化為成功之母。」希莉格進一步說明。

因此,如想建立創意的文化,主事者「不僅要為員工想出很棒的點子慶賀,也要為那些沒成功的點子額手稱慶,就像科學家看待每個實驗的態度──當作是在收集數據」。

創意人生在心態

既然創意要有環境培育,個人要如何活出有創意的人生?

希莉格的建議是: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只是礙於「創意」的傳統定義我們不這樣認為而已。不過,要是我們在心態上不覺得人生是一場創意之舉,就不會想以有趣而深思的方式創新自己的生命。

「我想『世人相信他們有能力

創新世界和生命』這點真的

很重要。」希莉格下

此結論。

關於好運
絕不是空穴來風


除了成為了解和鼓吹創意的行家,希莉格對於多數人所在乎的「運氣」也頗有研究和體會。事實上,有近二十年時間她觀察為何有些人比別人更好運,並從中歸納出一些方法,試著助人添好運。

一般而言,世人對運氣的認知停留在「從天而降」,看到某人「發達」了,就說他「走」好運了,這個「走」的機率性恐怕更大於人為。不過,希莉格卻不這麼認為;經多年觀察,她發現「運氣絕非世人所想像的有如電擊,孤立而戲劇化,倒是比較像時而平靜、時而狂吹不已、甚至不知打哪兒吹來的『氣流』」。如果好運是希莉格口中所說的「氣流」,那麼要如何捕捉這股「好運氣」呢?她覺得這很簡單,即便表面看來

並不顯眼,「人人只要履行以下三『要』,就能揚起風帆,準備捕捉好運了」。

◎要走出舒適圈

首先,要改變個人與自我的關係,即願意冒些小險,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希莉格認為,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不斷從學習新事物中經歷各種「冒險」,改變對自我的認知。學騎單車,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從不會到會,經歷了跌跌撞撞的失衡危險。但長大後,我們安於自己現有的樣貌,不再開拓延展。

因此,如想開拓個人疆域,就要走出舒適圈,「冒些小風險」,像是跟某人坦承自己的關心,冒些情感上的小風險,或是試著解決一些難題,冒些智力上的小風險。

希莉格不僅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多「冒險犯難」,她個人也常身體力行。舉例而言,多年前,她搭上一班早鳥飛機前往厄瓜多。通常,她會戴上耳機小瞇一下,醒來再辦些公,但那天她決定要冒些社交的風險,跟鄰座男士好好聊一下,結果她與從事出版業的對方相談甚歡,緊接著她冒了另一個風險,打開筆電,與對方分享了自己的一個出書提案,對方看完後,卻客氣的回絕了。旅程結束,他們交換了連絡方式,並有進一步的後續互動,對方甚至接受邀約,探訪了她所任教的學校,只是對方對她的出書提案始終不感興趣,倒是想幫她的學生出書,這讓她有點受傷。儘管如此,她還是樂於牽線,邀請對方和他的編輯群前來會會她的學生,完成簽書計畫,期間,她們共用午餐,一個編輯建議她出書,於是她把一年前在飛機上給他老闆看的相同提案拿給這位編輯看,沒想到兩周內就拿到合約,兩年內,這本書就全球銷售一百多萬冊。

看似很好運嗎?希莉格也自認如此,不過這好運卻是「來自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從跟人打招呼開始的各種風險而來」。她相信不管是誰、身在何處、甚至自覺很「背」,都可以藉著冒些小險駕起這種風帆,捕捉好運氣。

◎要常表達謝意

接著,要改變個人與他人的關係,即你得認可人生之旅上出現的任何貴人對你所做的協助,並對他們表達謝意,因為他們大可不必花時間在你身上。若是你未表達謝意,就無法畫下完美句點,還可能錯失另一個機會。

對此,希莉格舉了一個她工作上常遇到的狀況為例。由於手邊負責三個獎學金申請計畫,她得寫信告知那些在激烈競爭中敗下陣沒通過申請的學生。她知道這些學生有多失望,會接獲他們抱怨的回函,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偶爾會有那麼一次接獲遭回絕學生的感謝信。

曾有個叫做布萊恩的大男孩來函說,「我知道我已經被回絕兩次了,但我很感謝妳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在申請過程中學到許多。」

希莉格覺得很感動,便邀請布萊恩過來聊聊,結果他們一起談出了一個獨立研究計畫,這個計畫後來還讓他做出心得,開了一家叫做「為明日而戰」(Play for Tomorrow)的公司,專門教導弱勢兒如何打造他們所夢想的生活。而這一切都是源於布萊恩的感謝之舉。希莉格也從此養成了一個感恩的好習慣:一天將盡,她會撥一些時間回顧當天碰到哪些人,並給每個有緣人發送一封感謝函,這花不了多少時間,卻讓她在每日結束時充滿了感恩,而這樣的心境真的讓她的運勢愈來愈好了。

◎要給點子機會

第三,要改變個人與點子的關係,即別太快論斷任何出現的點子,給予「好棒」或「好糟」的斷言。

希莉格認為,點子無好壞之別,事實上,糟糕的點子還蘊含無窮的潛力。她的創意課裡就有這麼一個改寫練習,有助學生透過「可能的鏡片」重新審視糟糕的點子。

舉例而言,她會給學生一個挑戰,讓他們以最好和最壞的點子著眼,分別發想出一個新奇餐廳。於是,在最好的點子部分,學生們想出了可見到美麗落日的山頂餐廳、有壯麗景色的船上餐廳;在最壞點子方面,他們想到垃圾場旁的餐廳、服務態度糟糕的餐廳、賣有蟑螂屎壽司的餐廳等。

當學生遞出所有點子時,希莉格把「絕佳」點子朗讀後,就棄之一旁,接著拿起「糟糕」點子重新分配給各組,要他們將別組視為不堪的點子轉化為可圈可點的創意。

不久,學生透過「可能鏡片」,把之前看似可怕的餐廳改頭換面了:垃圾場邊的餐廳把米其林餐廳過剩而準備丟棄的食物收集過來,以低廉的價格售出,除了避免食物浪費,也讓想吃好料的人不用花大錢;服務態度糟糕的餐廳變成未來餐廳業者的訓練場,讓人想想如何防患於未然,避免重蹈覆轍;賣有蟑螂屎壽司的餐廳則變成了一家產品內含各種有趣、奇特食材的壽司吧。

以上看似神奇的改造,希莉格認為在現實生活裡卻見怪不怪。「環顧周遭一些創新企業,尤其是那些我們今日視為理所當然卻已用其產品改變我們生活的公司,它們當初都是發跡於一些瘋狂而被人視為不可行的點子。」

一切盡其在我

希莉格不諱言,有人確實運氣不佳,一出生就掉入惡劣的環境裡;或是有時像遭雷擊似的,好運當頭或惡運上身。但她相信,「好運氣」始終都在,只要走出舒適圈、常表達謝意、給點子機會(透過「可能鏡片」重新檢視),不管這點子一開始看起來有多瘋狂,就能揚起大風帆,準備捕捉好運氣了。

顯然,希莉格的「好運」之說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意涵,嚴格說來也是創意的一種展現和發揮;但不管是她所說的創意或好運,都非從天而降,而每個人只要有心,都可憑這兩樣東西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