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會客室】慈愛練習與哲學諮詢

文/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2018.08.20
1737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莊慧琳老師從事心理諮商多年,發現許多當事人最常談論的,就是自己的「家」。每個人的家庭經驗各不相同,有些人在當中感受到愛,但也有許多人帶著家庭的傷痕成長,多年後才終於發現,或許自己需要一個與家庭和好的機會,但又會有「我母親從小就沒怎麼照顧我,要我怎麼感謝她?」或者「我實在無法原諒父親的自私」等矛盾的心情。

當事人在晤談過程中,向慧琳老師訴說令他們感到痛苦的經驗,她發現,很多人對自己身為家庭的一部分,卻無法讓這個家或者讓自己感受到更多幸福,背後有著很深的無力感。這該如何是好呢?她因此進一步理解到,人的心理脫離不了所處的文化,而與家庭的和解,更需要慈愛練習。

慧琳老師覺得,無論父母或孩子,需要的愛都一樣,都不能沒有情感的支持與尊重。而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場,就是我們的家,因此,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家人開始,進行慈愛的練習。這包括,孩子應該常向父母表達感謝,父母則應不吝表達對孩子的支持,即使在關係中產生衝突,也能將衝突視為修煉慈愛的好時機,用不同的觀點來理解彼此,讓衝突轉變成發展正向關係的機會。當慈愛的能量在家庭中流動時,我們發現,關係中的要求就會遞減,家庭氛圍也會跟著變得緩和。

這些年來,慧琳老師由教人慈愛練習,進而發展到哲學諮詢,尤其著重將佛學的實踐智慧帶到哲學諮詢的場域中,協助解決人類的生活困境。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有關慈悲心的提升與修養。

慧琳老師認為,慈悲心的本意,是希望所有的個體都能從受苦(duhkha)中解脫。受苦本身會伴隨著經驗,產生源自於欲望的不完整感受,要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就需要降低不當或過多的欲望。而要降低欲望的影響,就可藉由慈悲心展開自我修養,這包括,從想法開始克制不適當的欲望,減輕生活中不必要的自尋煩惱,甚至可藉由遵守戒律來練習慈悲。這其實是一種「慈悲冥想」,藉由意識內停止欲望的意圖與行動,展開對戒律深刻的覺察與實踐,阻斷追求欲望滿足時產生的不穩定的情緒狀態,因為遵守戒律,便是不去做不好的事,這種無私的態度,便能減少自我中心的行動。這些觀念的解說與引領,就是慧琳老師在教人練習慈悲過程裡展開的哲學諮詢。

曾經有學者質疑哲學諮詢可能產生的問題。因為哲學諮詢師常採取「精神助產士」的角色,秉持著開放的立場,但當事人在諮詢過程中往往需要諮詢師具體的引領,若無確立的觀點協助,往往不知不覺置身茫然不知所措的哲學知識裡。慧琳老師覺得,從事諮詢工作時,帶著慈悲心,從慈愛練習來發展哲學諮詢,以佛學的內涵與架構作為主要的思考脈絡,發展以慈悲心為主的自我修養,便能順利解決這個問題。這種修養過程,能增加人的利他性,更能理解他人的痛苦,同時會擁有更好的情緒掌控,對於家庭關係的和解尤其有益。

也因為佛學的內涵,能廣泛應用到社會各層面的問題,解決人生所遇到的困境,因此慧琳老師在諮商的過程中,積極推廣從佛學角度出發的慈愛練習與哲學諮詢。

8月20日星期一早上8:15—9:00,陳復教授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幸福心理會客室」,邀請諮商心理師莊慧琳老師來暢談「慈愛練習與哲學諮詢」,歡迎收聽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